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多元科技社团激发青少年科技潜能

修文中学战队进行“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赛前准备。 (贵州画报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珍情

“大胆推进,压制他们……守住基地!”今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东盟(国际)“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上,贵阳市修文县第一中学与修文中学的“机甲大师”战队狭路相逢,经过激烈对抗,修文中学战队以微弱优势战胜了“老对手”。

科技社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技素养的重要载体。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指导,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

机器人社团、编程社团、无人机社团……一个个充满科技元素的社团在我省各地中小学涌现,科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及跨学科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同探索科学奥秘,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

修文县第一中学与修文中学近年成立了“机甲大师”社团,通过“机甲大师”富有趣味的赛训模式,一体化培养学生编程、操纵、战略与协作的综合能力,两校在市级、省级“机甲大师”赛事中屡创佳绩。

“练习中,我体会到了编程、操纵机器人的乐趣,比赛中,我们感受着团队合作的快乐,这就是‘机甲大师’的魅力。”修文中学高三学生、“机甲大师”社团成员邓欣宇说。

“耶,我的参赛作品大功告成!”“老师,这是我设计的自动投篮机器人。”“我的感应式收纳小屋实验成功了!”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一中学“机器人社团”里传来欢呼声,孩子们介绍着自主设计的科创作品,兴奋又喜悦。

2021年,从江一中成立机器人社团,社团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丰富的创客、机器人专题培训活动,教师与学生在社团中初步探索智能控制领域中的电子控制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并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揭开科技的神秘面纱,进入一个智能控制的世界,引发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思考。

多元科技社团不仅是科学课的延伸,同时是开展校园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在毕节市黔西市金碧镇杨家店村瓦厂小学,学校为稳步推进校园科普活动,近年成立了科技社团,通过开展“我是小小发明家”科技手工制作、科技手抄报、科幻画、“变废为宝”小发明、展示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科学素养。

走进黔东南州凯里市第十二小学,各式丰富有趣的科技类社团活动为学校特色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学校社团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筛选,为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开设了《探秘人工智能》《神奇科学:趣味实验活动》《跟着教具学思维》等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活力课堂、趣味实验丰富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内容。

遵义市播州区第四小学机器人教室内,学生们正在为“全芯征途”机器人省级比赛作准备。“我们主要通过电脑或手柄来控制机器人做相应的一些任务。”该校六年级学生陈淏说,他尤其喜欢科幻类的作品。

随着“双减”政策深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呈现着“社团化”趋势,促进着中小学科技类社团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机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多元个性发展,学校少年宫设立了38个社团。每年会举办科技节,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播州区第四小学副校长黄东红说。

--> 2024-12-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940.html 1 多元科技社团激发青少年科技潜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