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探索推行村(居)“三职”干部职级管理

从“要我怎么干”变“我要怎么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通讯员 张玉莲

冬至临近,寒意更浓。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新寨镇板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著海心里却是暖暖的,每天都要到山顶林下养鸡场看看。“心里就像有团火一样,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张著海笑容满面。

今年7月,在张著海的努力下,广东姜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入驻板山村。该公司聚焦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涵盖鸡苗孵化、蛋鸡养殖等多元业务。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目前2万羽种鸡已上栏,产业全面步入正轨。山上有经果林,山下有牛、猪和多种水产养殖的板山村,现在又多了一项禽类产业。看着村民一天比一天富裕,年过五旬的张著海干劲越来越足。

2022年,印江自治县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县委组织部出台《探索推行村(居)“三职”干部职级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新寨镇、缠溪镇作为试点,在村级干部中推行“实绩考核、评级定薪、分类管理”,强化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逐步完善村(居)干部考核考评体系,梯次性增加工资待遇,拓展晋升空间,全面激发村级干部的履职动能。

《实施方案》明确了村(居)干部的职级待遇、职级设置、初始职级确定、职级升降条件、晋升程序和审批等内容。按“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决定职级晋升或降低。动态管理,打破了按任职年限晋升、论资排辈晋升的桎梏。

村干部职级共13级,最低档为十三级,最高档为一级。今年,已有30年村干部工龄的张著海晋升到五级,是全县唯一一个享受五级待遇的村干部。

“我1994年开始担任村干部,那个时候每月工资50多元,现在我的工资已经达到了5800多元。县委对村‘三职’干部的职级管理这个做法真是好啊,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抓好村里的工作。”张著海感慨。

印江自治县探索推行村(居)“三职”干部职级管理试点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跨区域交流制度,鼓励引导2个试点乡镇的村干部主动参与产业发展、信访维稳、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

新寨镇干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莲艳,是新寨镇团山村人。法学专业毕业的她,曾在县公安局做过辅警。2022年辞去县人民法院省聘书记员后,被新寨镇党委派到干家村任职。

“实行村干部职级管理,打破了往年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李莲艳对自己现在的待遇很满意,“只要认认真真做事,就会有更多获得感。”

印江自治县侧重于村“三职”干部实绩考核,坚持晋级激励与降级约束并行,分类管理,“能上能下”奖惩机制,激励村干部更加担当作为。

“我们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从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考察,用积分管理和职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新寨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严杰东介绍。

同样,记者在缠溪镇柳塘村柳禾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加工车间看到,村干部、驻村干部齐上阵,上谷、打米、包装、贴标签等工序,大家都亲力亲为,干得热火朝天。

“实行职级管理之后,我们‘三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都提高了,有热情、有干劲。”缠溪镇柳塘村党支部书记罗时琼说。

今年50岁的罗时琼,2010年任村干部。近两年来,连续被缠溪镇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村干部”,按照工作年限、个人获得的表彰、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等综合因素,她的职级被确定为九级。现在每月工资连同绩效一起,有4700多元。“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鼓励,更是对肯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一份肯定。”罗时琼直言。

印江自治县坚持将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以新寨镇和缠溪镇为试点,通过健全职级晋升、培养锻炼机制和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级干部队伍。

“目前,我镇村(居)‘三职’干部的干事热情普遍提高,正向着从‘要我怎么干’到‘我要怎么干’转变。”缠溪镇党委副书记龙江为介绍。

通过两年多的试点,精细化、科学性地实施村(居)“三职”干部职级管理,切实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目前,2个试点乡镇村干部科学确定职级等次130人,综合考核后,68人晋升职级。

“开展‘三职’干部职级管理,避免了村干部干多干少与干好干坏一样待遇,形成了工作好坏有评判、待遇有区别的科学管理机制。村干部的获得感、责任感、事业心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鹤松说,该县将以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为契机,深入挖掘职级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377个村(社区)中全面推开。

--> 2024-12-19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探索推行村(居)“三职”干部职级管理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931.html 1 从“要我怎么干”变“我要怎么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