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阳市观山湖区

“红色引擎”释放澎湃动能

“骑乐融融·新心向党”红色驿站。

龙吉社区居民锻炼身体。

朱昌镇赵官村发展乡村旅游。

朱昌镇赵官村村集体“1+1”公司员工正在捕捞稻花鱼。 (资料图片)

文/图 杨唯

今年以来,贵阳市观山湖区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入贯彻落实“筑固工程”,扎实推进“五个一”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 乡村增活力

秋收时节,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镇赵官村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下鱼儿摆尾游弋,村民、游客徒手捕捉起一条条肥美的稻花鱼,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在眼前铺开。

“特意带孩子过来体验,顺便看看田园风光,既亲近自然,又放松心情。”游客李阳说。

鱼跃人欢、热闹非凡。游客的到来,让“上菜稻花鱼庄”生意红火,大厨把新鲜抓来的稻花鱼做成当地最具特色的麻辣炝锅鱼等菜品,引游客赴一场舌尖鱼宴,感受这一方别样的水土和风情。

赵官村位于朱昌镇北面,坐落在百花湖下游,自然环境优美,辖区内的贾鱼桥水库对发展生态渔业十分有优势。今年4月起,赵官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选定在贾鱼桥水库实施水库稻花鱼种植养殖项目,通过“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一田多收”,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大家对抓鱼的兴致很高,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加上村里还‘延链’建设了鱼庄,从抓到吃一站式解决,一方面带动村民就业,另一方面也让游客来得了、有去处、留下来。”赵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丰雁介绍。

渔业发展有了起色,如何更好地带动赵官村发展也是村党支部思考的问题。“我们正在与一家企业洽谈发展露营基地项目,不断深挖“一条鱼”附加值,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把赵官村打造为集种养采、吃喝游、泛舟、探洞、垂钓等玩法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地,以多元造血的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村民致富增收。”杨丰雁说。

近年来,观山湖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结合区情实际,印发《观山湖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振兴“一环四带”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百花湖为绿芯,以环湖路为纽带,以环湖10个村为重点,其他39个村为补充,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依托已有的产业发展、党建品牌、精神文明、生态特色等独立点,以及10个城中村的资源优势,运用产业链思维,通过以点串线、以线成面方式,围绕百花湖探索构建具有观山湖区特色的乡村振兴环、党建示范带、产业发展带、乡村轻奢休闲旅游带、文明乡风示范带以及数条延伸带为一体的“一环四带”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格局。

以党建引领推动落细落实,不只赵官村的发展有了章法。

百花湖镇下麦城村坚持“五有”(党建有力、治理有方、产业有路、服务有心、文化有形),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民族特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朱昌镇高寨村探索实践“1+N+1”(建强一个村党组织、培育N个新兴党组织、打造一个“党建聚集地)党建工作思路,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抢抓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机遇,引进多彩新媒体等多家企业入驻,打造“小兰山数字视听生态村落”,不断推动数字乡村文化建设;

金华镇翁井村创新实践“三转四股五红利”机制,推动村民向服务员、产业工人、创业工商户“三转”,设置产业发展集体股、村民资金股、村民资产资源股、劳务管理股“四股”,设置守法红,支持公益事业红,守护生态环境卫生红,不滥办酒席红,创建和谐红“五红利”及相应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

当资金、人才、产业等要素在乡村竞相迸发,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触手可及。

■ 治理见实效

曲径通幽,清风宜人。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街道龙吉社区龙吉苑小区,“一米花园”令人眼前一亮。

龙吉社区建成多年,常住人口6000余人。小区公共绿地因缺乏管护等原因,变成了杂物堆放区或荒废地,是一个刺眼的存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提议打造‘一米花园’,其实就是大家的‘共享花园’,让居民一起参与进来。”龙吉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冉说,“一米花园”于2021年3月开园,目前已成为社区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重要平台。

“这些花坛中的花草都是居民从家里带来的,原本在家里小花盆里有些奄奄一息的花花草草,乔迁到‘一米花园’后接了地气,在阳光雨露和热心居民的呵护下重新焕发了生机。”马冉说,一开始,花园按照1.5平方米为一块地规划,后因参与养花、种花的居民越来越多,大家便自发进行了二次改造,为这里修建了步道,搬来了桌椅板凳,还装饰了各种有趣的小摆件。

家住龙吉苑小区4栋的勾达明虽不种花,但也常来这里“巡逻”。“我是党员,更应该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参与社区治理。看见有人伸手摘花,或是损害花园的物件,我会及时劝阻或向社区反映。”勾达明说,“有人种花,那我就守花,让大家都能欣赏美。”

“一米花园”为居民茶余饭后的生活创造了幸福,也使得小区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还建了一个‘一米花园’群,经常交流养花、种花的经验心得。谁有事外出不在家,在群里说一声,也有人主动当起‘护花使者’,帮其照看花田。”居民张炜是“一米花园”的首批参与者,“以前,大家虽住一栋楼,可家门一关,谁也不认识谁。现在,大家成了志趣相投的花友,邻里关系也热络起来了。”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近年来,观山湖区探索健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协同、共商共建的社区治理机制,印发《观山湖区关于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十五条措施(试行)》,探索双报到“一+双121”工作机制”(“一”即每年根据走访群众情况,滚动梳理更新一份社区需求清单,确定志愿服务岗位。“双121”即报到党组织每年签订1份共建协议书、至少参与2次党建联席会议、为群众领办1件实事;报到党员每年签订1份志愿服务承诺书、至少参与2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向所属党组织反馈1次报到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观山湖区共有112个社区,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739个,报到党员数12900名,组织开展活动情况979次,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8388份,参与志愿服务6453人次。

2024年,在丰富“至美观山”党建品牌内涵为主攻点的基础上,观山湖区以“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为主方向,以“十五条措施”及年度攻坚任务为主路径,对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共建共享·幸福金元”共治模式等9个区级党建品牌方案,推动品牌塑造意识更入脑入心、品牌培育思路更清晰有力、品牌凝练方案更精准具体。

同时,观山湖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领题探索、先行先试,构建薪酬、培训、考核三大体系,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目前,社工队伍持证率已达47.66%,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 凝聚新力量

走进敞亮舒适的“骑乐融融·新心向党”红色驿站,微波炉、应急药箱、手机充电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想临时休息、饮水,可以随时过来,这里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温暖避风港。”“骑手红蜂”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建指导员班玉姣说。

地处世纪城街道的世纪金源商圈包含世纪金源购物中心ABCD座、世纪金源大饭店、商务楼宇8栋,入驻企业商户上千家,服务半径覆盖达40万人口,是观山湖区重要的商业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集聚地。2021年,“骑手红蜂”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在该商圈成立,在世纪金源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置“骑乐融融·新心向党”红色驿站,提供党员活动、就业指导、文化教育、卫生健康、职工书屋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28岁的胡爱飞是被吸纳进组织的一名流动党员,他热心助人还兼顾担任社区“网格员”,利用微信群等平台,随时反映工作过程中发现的,诸如电梯故障、污水溢流等各类问题隐患。“我当外卖骑手才一年多,但流动党支部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让我在忙碌奔波中找到了组织归属感,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胡爱飞的话语中满是感激与自豪。

不同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就业方式灵活、工作平台化、流动性强。开展该群体的党建工作,首要的问题便是,党组织该怎么建?世纪金源商圈的破题思路是:搭建阵地,找准能触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线下节点”。

今年以来,世纪城街道党工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月月有活动、次次有主题”的工作思路,全面整合辖区社会资源,强化商圈各类群体服务,凝聚发展合力,激活商圈发展新动能。具体工作中,该街道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在组织覆“新”、赋能领“新”、关爱暖“新”、治理融“新”四个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服务精准惠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通过开展端午民俗体验暨烙锅长桌宴活动、集体观影、送清凉等暖“新”服务,应急救援培训和心理健康讲座,带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服务,有效提升世纪金源商圈内300余名新就业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

为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党群服务中心还构建起“上报—解决—反馈—激励”长效闭环运行机制,鼓励他们及时将送客、送快递、送餐途中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安全隐患等反馈至社区,做好街道方针政策“宣传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环境卫生“巡逻员”、志愿文明“服务员”、社情民意“搜集员”,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紧密围绕在党组织周围,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

观山湖区充分发挥区委“两新”工委统筹责任、压实行业党委指导责任、落实属地党委兜底责任、做实党建指导员联系责任,在力量整合、资源汇聚、服务优化、问题解决上持续发力,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采取“三查三找”摸清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整合行管部门管理服务职能与镇(街道)党建工作资源,促进新业态党建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量到质的跨越式提升。依托辖区党群服务中心、小蜜蜂驿站、司机之家等,把辖区新兴领域党员有效组织凝聚起来,着力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志愿服务的生力军。

--> 2024-12-18 贵阳市观山湖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884.html 1 “红色引擎”释放澎湃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