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完善高校党团工作协同育人机制

田自立 廖思思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党团组织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

凝聚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高校党委应将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优化工作支持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紧密联系青年方面的显著优势。高校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高校党委、共青团应根据自身的职能定位和独特优势,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沟通交流与深度协作,明确职责与分工协作,共建共享育人信息平台,畅通政治举荐与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锻造立德树人的育人队伍。高校党委作为高校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选拔和培养团干部的主要职责。应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洞悉时代脉搏,紧跟青年步伐,精心选拔怀揣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理论素养及出色组织能力的优秀团干部,通过其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发扬优良传统,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际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同时,应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始终与青年学生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并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提升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一是以青年为本深化思政教育。始终坚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将思政教育与青年个体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更加贴近青年实际。高校党委精准引领,顶层规划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共青团以打造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构建“互联网+青年”工作格局,探索“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切实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二是以实践活动筑牢思想根基。要以服务青年成长为根本指向搭建实践平台,推动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魂。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立足学校育人实际,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紧扣思政育人目的,重点打造特色实践活动项目,使青年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信念铸造人生航标,用赤诚之心服务社会与人民。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4-12-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881.html 1 完善高校党团工作协同育人机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