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樊铁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以改革添动力、增活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化学生管理改革,切实提升思政引领力。坚决贯彻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完善教学第一课堂、实践第二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加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培育力度。充分用好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宣传教育。持续做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级导师管理运行机制。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持续抓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和劳动教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人才竞争力。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方案,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产业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课堂评价数字变革,优化“诊改+督导+认证”一体化课堂育人评价机制,持续开展有效课堂认证工作和教学督导工作,着力打造一批“金课”。推进教材选、建、评质量提升,校企双元共建一批活页式、工作式、数字化等专业特色教材,着力打造一批“金教材”。加强高水平职教“金师”、名师及教学团队培养工作,加大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管理力度。持续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进一步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能力提升,抓好抓牢学生跟岗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等工作。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切实提升科技支撑力。紧盯国家、全省经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应用性强的科技研发,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成果培育和遴选、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及评价、科研创新平台管理机制,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增长点。加大政策引导与协调力度,完善科研工作相关激励制度,如科研经费支持、成果奖励等,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深化社会服务改革,切实提升民生保障力。全面拓展社会培训渠道,积极参与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开放教育、老年教育互融共进,持续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技能等级认定考前培训和等级认定评价工作,提升社会培训规模及质量。主动融入特色教育强省建设大局,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重点任务”“技能贵州”“兴黔富民”等行动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业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校农结合”“校旅结合”“校产结合”力度,扎实助推乡村振兴。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切实提升社会协同力。充分依托我省特色旅游、智慧物流、数字艺术、特色食品等产业需求和职业教育办学专业特色,持续加大与省内外优质企业合作力度,推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工作,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健全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全面推动校企加强深度合作,扎实助力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深化国际办学改革,切实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推进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省级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项目、海外分校项目等建设,探索高水平职业学校联合企业与国外高水平学校共建海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育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国际交流合作品牌。积极探索开发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扩大中资企业海外员工培训和“中文+职业技能”海外分校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知行贵州”等系列中外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力度。

(作者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 2024-12-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880.html 1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