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融合创新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

安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调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艺术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要素,是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

尚美崇德,尽美育教育之职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美育的传统,从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到王国维的“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再到蔡元培提出的“若为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无不阐释着中华美育的人文化成之道。如今美育理念已根植人心,对于美育的认知也日趋成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人们传递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促进人不断向内发现和强化自身的本性、本心力量,从而培养现实中的人格精神,构建供人安身立命的人生乐境。一是涵养本性,培养良善之心,提升德行修养。二是培养人格,宣扬人格精神,提高人对完整生命的觉悟。三是由心灵改造通向人生乐境的寻获与感受。

文心树信,育时代新人之初心。中国古代的涵养“文心”于当今而言,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力培养能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上,坚持“第二个结合”,重新激活古典“文心”传统,标举文心涵濡,以实现“以文化人”与中国古典“文心”传统的完美融合。在“美”与“智”相融相通的教育中,激发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进而形成明晰而坚定的人生导向。

以美培元,涵养青年学生精气神。当前,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背景下,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实践中,将历史课程与音乐欣赏合为一体,推出《党史之声》,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开设通识必修课程。课程将不同时期的红色歌曲赏析贯穿于讲授的全过程,选择《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具有代表性又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红色歌曲,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全面讲解,增进学生对党的历史发展及主题主线的准确把握。通过教唱赏析,引导学生在与革命先辈进行“时空对话”的想象空间里体悟升华,增强青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这种跨学科融合、多元主体协同共育形式,既可塑、亦可养,是艺术教育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价值呈现。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

--> 2024-12-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874.html 1 融合创新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