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工程。青年教师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最富活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应当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以制度建设持续推进思政课理论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和师德师风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
以制度建设推进思政课理论体系建设。加强思政课理论体系建设,旨在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逐步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提升“教什么”的理论素养。以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学科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为目标,建立科学的培养培训制度,通过目标明确、系统集成、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深刻理解“道理”背后的历史经验、实践逻辑和理论成果,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逐步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紧扣“道理”这一本质,把握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为主线,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构建起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素养的经典文献体系,同时观照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力求拓宽理论视野,扎下青年思政课教师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根基。以经典文献体系建设为基础,辅之以统一规范的培养培训标准,制定可运用、可执行的通用模块,授权各地各高校分类分层开发特色模块,以理论体系建构和培养培训制度建设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增强讲好思政课的信心,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努力成长为能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优秀思政课教师。
以制度建设完善思政课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思政课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正确把握“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其实践要求,提升“怎么教”的教学素养。进一步完善思政课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将这一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开课目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标准、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学情研究、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进行系统集成,形成制度规定,为青年思政课教师逐步提高教学转化能力提供基本的实践准则。其中,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构建的课程建设标准是开设思政课的总体性要求,是办好思政课的基本规范,也是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教学素养的基本指导。以课程建设标准为指引,青年思政课教师在不断夯实理论功底的同时,通过认真领会教学目标,吃透课程标准,深入研习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和需求,做好教学设计,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上好思政课。
以制度建设推进师德师风体系建设。加强师德师风体系建设,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正确认识并自觉践行“六要”要求,提升“教得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内核,以加强师德师风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思维,紧紧围绕理想信念、党纪国法、职业行为规范、科研诚信、教风学风、社会公德、家风家教等方面内容,通过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活动,夯实青年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在项目申报、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评奖等工作中严把师德关,对师德失范实行“零容忍”。通过全方位、全链条的师德师风体系建设,能够教育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政治品格,自觉践行“六要”要求,自觉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为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本文系高校创新团队〔CXTD20240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