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集大家来开会,是想收集大家的金点子,一起把栖凤路变得越来越好。”每个星期四,是黔南州惠水县涟江街道凤山社区“逢四说事”的日子,社区党委书记陈燕飞和社区干部组织居民围坐一起,共同协商解决身边事。
为更好地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提升居民民主协商议事效能,凤山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广场、休闲凉亭、楼栋门前等活动场地,打造居民“愿意来、坐得住、能解决”议事平台,每周四召开“逢四说事”会收集民声,形成逢四“固定说”与随时“流动说”相结合、“定时定点说”与“登门入户说”相结合说事模式,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反映、具体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困难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平时家里有个喜事想和大家一起庆祝都没有场地,要是有个我们自己的活动舞台就好了。”“空地有的,无非就是花点钱,我家愿意出这个钱来弄。”“我是搞装修的,我可以来帮忙。”听到居民们热烈的讨论,陈燕飞立即组织居民现场商议打造活动舞台相关事宜,一致同意由社区协调解决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居民自发集资,投工投劳参与建设。
在“逢四说事”会召开后的第3天,由居民集资3700余元,投工投劳建设的“栖凤大舞台”正式亮相栖凤路,成为居民们开展活动的好去处。
凤山社区坚持群众参与、多元协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通过网格区域轮流开,哪里有问题,就把“逢四说事”会开到哪里。
“这条污水沟裸露在外面,每次路过都闻到臭味,小孩走路不注意还有可能掉进去,不安全。”“要找个盖板盖好,防止臭味继续散出来。”在文化路的“逢四说事”会上,居民们正围绕完善文化路基础设施建设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
在多方协调努力下,最后采取社区协调解决水泥,住建部门提供材料盖板,党员带头出工,群众自发集资的方式,为这条100余米长的污水沟穿上了结实的“新衣”。
为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凤山社区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逐条梳理汇总,能现场解决的当即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做好登记,建立群众诉求台账,形成“走访—汇总—上报—处理—反馈”的群众诉求闭环管理机制。
今年以来,该社区通过“逢四说事”机制,解决居民反映的文化路排污管道裸露、栖凤路没有休闲广场、背街小巷路灯损坏等问题20余个,把居民身边的烦心事转化为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
凤山社区将继续用好“逢四说事”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逢四说事”变为“逢事办事”,逐步转化为“办成好事”,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何琼 何家燕 杨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