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南州长顺县公安局

“挂村警长”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自2022年5月以来,黔南州长顺县公安局坚持“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针对基层警力不足、基础薄弱、治理缺位等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在该州率先推出“挂村警长”工作机制,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按照长顺县95个行政村(居)实行“一村挂一警”配置警力,实现“村村有警、周周见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 安全守护全覆盖

“我是敦操人,村里每个人我都熟悉,与其说为群众服务,我更愿意说是为亲人服务。”长顺县敦操乡“挂村警长”柏海滨忙碌而有序地接听着业务电话、处理着群众的困难。

将“背篼干部”价值观念融进“挂村警长”工作机制中,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进血液中,是每一位“挂村警长”、每一位公安民警的职责所在。

敦操乡远离主城区,有着宽阔的活动广场,排列整齐的乡间独栋楼房以及干净规整的街道。敦操乡“挂村警长”积极与村“两委”、村综治中心网格员联络沟通交流信息,定期在乡间院坝开展“院坝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们宣讲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也帮助村民解决法律和生活难题。

“我们学校就在派出所旁边,每天课间都能看到民警们忙碌的身影,我感觉到安全感满满。”敦操乡小学一位老师说。

“敦操乡是‘背篼干部’价值观念的发源地,前辈们靠着双腿翻山越岭,将物资挨家挨户送到群众手中,无怨无悔,我们‘挂村警长’也要接好这根接力棒,过去是用背篼送物资,现在我们要用‘背篼’送政策、送服务,主动上门进行宣传、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解决群众困难。”柏海滨说。

■ 因村施策重实效

“挂村警长”的施行,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一招鲜吃遍天”,各村的情况和群众的接受程度都不相同,各个警长实施工作的方式也要有所变化。

长顺县公安局“挂村警长”办公室负责人王开祥介绍,“挂村警长”的选派依据,除了要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也要熟悉所挂职的村镇的情况,真正做到“人熟地熟环境熟”。“挂村警长”的考核是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增强“挂村警长”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及时掌握村民群众对“挂村警长”机制的意见建议以及后期工作的改进方向。

“乡亲们都很实在,谁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谁好,我要做的,就是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在营盘派出所驻扎了8年的长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李洪周表示。

他每天除了完成日常的派出所工作,就是走街串巷,跟群众拉家常,由于大部分村民都姓李,李洪周自称“自家人”,来拉近和村民的关系。谁家在村里比较有威望,他就会请来与这家关系近或者有声望的村民作为“调和剂”,以此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

“法律条文对于乡亲们来说是生涩难懂的,这时候我的方法就派上用场了。”李洪周不拘泥于常规的法律宣传,他把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融进村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唠家常的过程中,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他深知“理”重要,“情”也同样不能丢。

■ 真情实感有温度

长顺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的罗建和,从警30余年,本可以按部就班做好本职工作,安心等待退休的那一天,但长顺县公安局一推行“挂村警长”机制,他便毅然扛起这面旗帜,每周提着公文包在村里走访宣传、解决群众困难。

“早些年,跟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没有现在那么高效率。”罗建和说,“长顺县公安局施行‘挂村警长’以来,情况有了大大的改观,面对群众的困难时,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机制,在解决群众困难上更是得心应手多了。”

“挂村警长”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95名挂村警长沉下基层,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细做实服务群众工作。

围绕防溺水工程、送考下乡以及面对行动不便老人等特殊群体主动对接为其提供上门办理身份证、送证的上门服务,“挂村警长”用心用情,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以“甘平凡”的心态,创造着“不平凡”的价值,把自己融进脚下这片土地,沉下身子,耐住性子,“挂村警长”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工作机制,更是长顺县广大群众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姚泽州 卢泰铭)

--> 2024-12-17 黔南州长顺县公安局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811.html 1 “挂村警长”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