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12月10日,毕节市黔西市素朴派出所所长白源接到了马路村村民卞二哥(化名)的电话。
卞二哥身在广州女儿家中,打电话告诉白源,他家里的橘子成熟了,让他去摘来吃。白源笑着问他在广州玩得怎么样,卞二哥高兴地打开话匣子,和他聊了半个多小时。
一个是派出所所长,一个是普通村民,他们为什么会把关系处得如此亲密?
这事,要从去年的一桩矛盾纠纷说起。2023年夏天,卞二哥和弟弟卞老三(化名)因一块30多平方米的地界起了争执。争执不下时,卞老三向素朴派出所报了警。
接警后,白源带上几名同事赶到了现场。原来,让两兄弟发生争执的那块地是由卞二哥开荒、耕种。土地承包到户后,由于土地证上界限划分不够明确,卞老三一直认为是自己的。
“不光要依法办事,还要解开群众的心结。”白源坦言。
为此,白源将两人带到象祠。象祠位于素朴镇灵博山,是纪念上古人物“象”(舜同父异母的弟弟)的祠堂,其文化核心是包容、博爱、改过、向善。
与此同时,白源还将素朴镇小学老师杜生友、马路村族老卞章、马路村老支书卞章礼等人请到象祠。众人到齐后,熟悉象祠文化的杜生友给兄弟俩讲述了舜感化象的故事,并阐释了王阳明先生在《象祠记》中提到的“人性本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教育理念。
杜生友劝道:“你们是至亲兄弟,血浓于水的情谊不能因一时不忿就抛诸脑后。象曾经要谋害舜,舜都能用德行感化,让象改过从善。你们又何必因为巴掌大的地盘,闹得兄弟不和?”
听了舜与象的故事,两人的情绪渐渐平复。见状,卞章和卞章礼也语重心长地劝了起来。“卞老三,你在贵阳定居多年,早就不跟土地打交道了,怎么又来和哥哥争地呢?”
卞章礼点头附和:“是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卞二哥,你那嘴不饶人的毛病得改一改。以后的日子还长,需要你们兄弟二人携手共进。”
在大家苦口婆心的劝解下,兄弟二人不再互相指责。白源赶紧将两人带到镇里的心理抚慰室,由镇里专业人员为其进行心理疏导。随后,卞二哥向弟弟道了歉,卞老三也同意不再争那块地。两人的心结终于解开,还签下和解协议。
此后,卞家兄弟和素朴派出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卞二哥,把白源当成了家人,有没有事都会和他通个电话,聊聊近况。
这是素朴派出所利用象祠文化解心结的成功实践。近年来,素朴派出所依托象祠文化,创新探索解心结“三步曲”——邀请专业人员解说象祠文化;结合象祠文化打造心理抚慰室,组建专业心理抚慰团队;将象祠文化融入德治自治中,打造象祠文化墙、制作张贴宣传海报。三措并举,极大提升了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
2023年来,素朴派出所组织矛盾纠纷当事人参观象祠53人次,开展心理抚慰36场次,打造象祠文化墙3000余平方米、结合象祠文化内涵制作张贴宣传海报1100份。通过象祠文化解心结,素朴镇95%以上的矛盾纠纷实现现场和解。
“通过象祠文化解心结‘三步曲’,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得以更顺畅地化解,邻里关系更和谐,社会氛围越来越融洽。”素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