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政林 通讯员 杨媛媛 刘帅俊)在遵义市正安县新州社区,84岁的老党员陈华有一本被翻得发黄的笔记本,144页纸上密密麻麻记下了3000余笔取款情况,共计262.93万元。
“这些钱都是我帮200多名老人取的,他们有的是因为行动不便,有的是不熟悉取钱流程,我就帮他们。记下来的本意是为了有据可查,让老人们的子女放心些。”陈华向记者道出了他记录的初衷。
翻开第一页,只见第一行记录着:兰长路、2000元,2018年正月十六。
这是记账本第一条记录,却不是陈华第一次帮老人取钱。早在2004年,刚退休的陈华就开始帮助需要的群众取钱。
“能帮到人,觉得很开心。”陈华介绍,以前他在粮管所上班时,村里有好多老人和不方便出行的乡亲,他常帮大家送米、送油上门。
“因为我的双腿不便,最近这七八年时间,我的社保都是陈华给我取了送家里来,每月如此。我信任他,他也负责,就像当代的活雷锋一样。”89岁的社区居民冯述明告诉记者。
“陈华是我们新州镇的名人,出了名的好人。有需要帮助的找到他,他能办的从来不推。”社区居民都这样评价。
对于群众的认同,陈华摸了摸胸前的党徽说,这是作为党员的职责所在。
“入党后,党员徽章一直别在胸前。戴着党员徽章,一低头就能看到,群众也能看到。可以随时提醒我是一名党员,应当处处带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陈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之前的本子记完了,他又换了新的记录本。截至2024年11月30日,新记账本也记录了28页,有上百条取款情况,金额达51万余元。
两个账本加起来共有172页,金额超过310万元。“我现在84岁,身体还不错,我的目标是终身为群众服务。”陈华表示,账本上的一笔笔记录不仅仅是现金流水,还有群众对他的信任。
离开时,陈华与记者话别,已是84岁高龄的陈华老人细看之下,背已稍显佝偻。但是,他却在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搭建起一座笔直的桥梁。
陈华默默地坚持和努力,不仅赢得了群众的点赞,也成为当地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榜样。2022年,他被推荐入选了贵州好人榜。“我们年轻党员就应该向陈华这样的榜样学习,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在工作中,通过实际行动服务群众。”新州镇新州社区副主任余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