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刚毕业的蔡同学,在最近一次求职中被“套路”,贵州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提示——

避免招聘陷阱 警惕五种情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赵哲铭

日前,今年毕业的蔡同学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网上应聘后被应聘公司“套路”了,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帮助。

“11月26日,我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送超市外卖的信息,联系后到该公司门店进行了面试。”根据蔡同学提供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叫“捷速配送”。

“面试通过后,公司说要在平台上进行注册才能进行配送,并带我去附近门店租了一辆电瓶车,费用为每月500元,需租满12个月。”求职心切,蔡同学没多想就签下了租车合同,并办理了6000元12个月分期支付的租金。

谁曾想,第二天他准备上平台接单时却发现,平台账号显示异常无法进行配送。“我立马和公司那边联系,他们说是我个人原因,也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我要求退租车的费用,但公司说租车公司和他们不是一家公司,无法进行处理。”蔡同学说。

他立即联系租车公司要求退车退租金,对方表示合同上已经注明,退车的话需要缴纳3000元的违约金。“我刚毕业,一下要拿3000元出来还是很吃力,所以租车费也没退成。”

事情发生以后,蔡同学与身边朋友聊天时得知,有类似经历的并不止他一个人。

“我身边好几个同学,也是看到网上招聘信息后去应聘,结果都被带去租车。”蔡同学告诉记者,后来才知道,只要下载相应的软件并注册就可以成为骑手,并不需要到公司面试并租车。

“感觉自己被‘套路’了,该如何避免类似的‘套路’和‘陷阱’?”蔡同学问。

针对蔡同学的遭遇,贵州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提醒,求职过程中,需要警惕五种情形。

“首先,谨防非法中介。”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工作人员表示,求职者在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时,注意这些机构办理的《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是否悬挂在明显位置,办公场所与证照上登记的地址是否一致,收费事项、服务承诺是否上墙公开。

“第二,一些用人单位以工作为由,收取或者变相收取类似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等费用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该工作人员说,应聘工作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理智,拒绝这类行为,谨防违法收费。

第三种情形,现在有很多以点击鼠标就能赚钱、边玩手机边挣钱,月收入过万等为噱头,骗取求职者参与刷单返现或者高薪诱惑求职者参加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求职者要谨防高薪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求职者要仔细甄别高薪招聘信息,防止自身被骗或者陷入违法活动之中。”

第四种情形,中介机构或者用人单位以借代保管或者经办社会保险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求职者要拒绝这种行为,国家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第五种情形,有的用人单位或者培训机构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诱导求职者参加岗位培训并缴纳高额培训费。如果求职者没有支付能力,就引导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后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这些机构以求职者能力不达标为由拒绝招聘,或者仅提供与当初承诺存在差距的收入,使求职者背负巨额贷款。”该工作人员表示,求职者遇到培训贷款要三思而后行,认真辨别,提高防范意识。

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提醒:

求职者避免掉入“招聘陷阱”的最好办法就是选择正规渠道进行应聘,比如由人社部门主管的人才招聘市场等;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增强维权意识,注意保留足够的证据材料,一旦发现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立即向人社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如发现还存在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记者了解到,此前蔡同学留言反映的问题,目前贵阳市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置。

--> 2024-12-16 刚毕业的蔡同学,在最近一次求职中被“套路”,贵州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提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711.html 1 避免招聘陷阱 警惕五种情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