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干好村里的甜“猕”事儿

刘菁(右二)正在入户走访。(受访者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初冬,走进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平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菁正在村里入户走访。

从贵阳市矿能集团派驻到平寨村,刘菁已经驻村500多个日夜了,从陌生到熟悉,从观察者到参与者,从“那个村”到“我们村”,转变的是身份和角色,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

去年5月,刘菁带着行囊来到平寨村,漫山遍野猕猴桃藤蔓郁郁葱葱。初来村里时,刘菁心中就有很多问号,全村种植有多少猕猴桃?销路怎么样?带动村民增收情况怎样?

带着一系列问题,刘菁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间地头、走村串寨同村民拉家常、话收入。在走访中,也证实了他的担忧:全村超过万亩的猕猴桃种植面积,面临销路不稳定等问题,每年主要以果农自行销售、零星果商上门收购等方式,销量及售价缺乏稳定保障,抗风险能力弱。

针对这些难点,刘菁先后组织召开了57场坝坝会、小组长会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带领村“两委”和村民走出去,开展34次产销推介和业务接洽,主动对接行业主管单位、优质社会市场主体、高校及科研院所,把渠道打通。

把好事办好了,实事办实了。村民们也渐渐把他当成自家人,这让刘菁更有信心带领村里把产销路子闯出来。

去年,平寨村同扎佐和合朋“一南一北”两个物流园签约,帮助引进果商帮助村民将滞留的猕猴桃销售出去。

今年村里更进一步,全力拓展商业端和客户端合作触角,构建农产品产销网络。在刘菁的带领下,平寨村在多彩宝、贵商易、爽爽贵阳旅居等5个线上商城上架,将直播团队引入田间地头。

今年,平寨村通过11个贸易渠道,线上一键下单,线下尝鲜购买,仅用时1个月的时间,帮助全村果农把猕猴桃销售一空。

“我将继续把自己当作‘村里人’,全力在富农民‘口袋’和富‘脑袋’上下功夫,踏踏实实走好平寨村猕猴桃产业‘线上’振兴路。”刘菁话语坚定。

--> 2024-12-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692.html 1 干好村里的甜“猕”事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