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色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上接第一版)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德凤街道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背街小巷穿上了新装。城区风貌日益凸显,文明又充满温度。

“这里年年都在变化,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在翘街北边的彦婷绣坊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陆永江被翘街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吸引。在此置业多年的她,亲眼见证了古城翘街的文旅发展,目睹了黎平城区的日新月异。陆永江说:“作为老区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努力耕耘。”

红色文化,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着德凤街道在新时代长征路、乡村振兴之路上奋力前行。

作为黎平县城的主城区之一,德凤街道紧紧抓住“左右江革命老区”“桥头堡”等政策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扎实推动城南现代商贸服务核心区、中部历史记忆承载区与龙形街道城北互动创业创新区协同联动,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聚人、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这里,“两茶一药”产业蓬勃发展,“3+N”工业热火朝天,红色旅游也是风生水起……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织,文化与经济共同迈进。德凤城区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如今的新貌满载着希望。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黎平城区面积仅仅只有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1.9万人。如今,城区面积已经拓展至14.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了15万人。

在德凤街道干凉亭社区,从九潮镇治彦村搬迁至此的胡必忠满心欢喜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我们搬到了城里居住,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和他一样,黎平城区有3.9万余名来自各乡镇的易地搬迁群众成为了“新市民”。他们在离家不远的工厂、车间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座红色革命老区,也是绿色生态景区。德凤街道镶嵌在南泉山脚下,玉带河穿城而过。这里曾因黎平府而兴盛,又因高达77%的森林覆盖率,被评为贵州省级生态乡镇,更因历史底蕴深厚、红色基因活态传承等而获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

漫步在德凤城区的街头,南泉大道、曙光大道、清泉路等主要干道纵横交错;印象广场、休闲广场、南泉广场等如同一颗颗明珠“见缝插针”般点缀其中,路景相连;古城翘街、南泉山、萨玛公园等景区景点相互贯通。

入夜,沿着南泉山步道登高望远,德凤城区的美景尽收眼底:城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光影璀璨;城中寻常巷陌,古建古宅,商区活力满满;城北园区扎根,产业孵化,“新市民”追逐梦想……德凤,这座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的红色古镇、文化古镇,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黎平机场通航,黎洛、三黎、黎靖、黎剑四条高速,G356、G242两条国道穿城而过,既串起了黎平“一城三区”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发展链,又奏响了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幸福双重奏。

初心如磐乘风起,征程似锦展宏图。接下来,德凤街道将继续依托自身区位条件优越、红色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禀赋,奋勇争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 2024-12-1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613.html 1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色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