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乌当区:培育新农人走好兴农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今年以来,贵阳市乌当区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不断加大力度,努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乌当区已完成250名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这些新农人活跃在乌当区的广大乡村,在产业发展、示范带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需求导向培训更精准

“一直想提升自己的粮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这次培训非常及时,不仅学到了技术,还了解到相关惠农政策,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10月29日,乌当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生产型——粮食生产培训班在水田镇李资村开班,授课教师重点围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内容进行教学,乌当区羊昌镇马场村村民李祥福受益匪浅。

乌当区围绕主要产业和农民需求,科学制定操作性强的培育计划,做到“一班一案”。同时,大力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服务”培训形式,按公共基础、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和实训操作等模块构建培训课程,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

据介绍,在精准掌握需求的基础上,乌当区农业农村局实施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构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培训班课程体系,分设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紧密衔接生产技术技能要求,切实提高培育质量效果,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

田间地头教学更实用

“先检查农机是否在空挡,挂好挡后慢慢起步……”10月28日,在百宜镇百宜村举行的乌当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技能服务型——农机操作手培训班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田间为学员仔细讲解农机操作要点,指导学员操作农机。

为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乌当区农业农村局把农机培训课“搬”到田间地头。采取“课堂授课+现场教学+实操”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邀请农业技术骨干围绕农机的使用维护、安全生产规范等进行授课。

百宜镇场上村村民岳宇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他听得认真、练得仔细。“通过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演示以及实操训练,掌握了正确的农机使用方法。接下来,将把农机应用到辣椒种植产业中来,提高生产效率。”

据介绍,乌当区农业农村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面对面的技术传授,让农民一听就懂,一用就会,切实提升培育的有效性。

人才强农产业更兴旺

当下,在乌当区的乡村田野间,处处都能看到新农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中最活跃的因子。

家住乌当区新场镇王坝村的龙炳科,利用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到的蔬菜种植新技术和新理念,引入适合本地土壤与气候条件的优良蔬菜种苗,采用绿色化种植方法、使用天然有机肥料生物防治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不仅提升了产量,蔬菜品质也更佳,受到消费者青睐。

“以前靠老经验种地,产量和质量都不稳定。通过培训掌握了生态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龙炳科说。

在乌当区,新农人不仅自己实现增收致富,还将新技术、新观念传播开来,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接下来,该区将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2024-12-1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470.html 1 乌当区:培育新农人走好兴农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