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摄影报道
“这节课你表现得很好,进步很明显!”在黔南州独山县为民中学支教老师程国超的课堂上,他常面带笑容,点赞鼓励学生。程国超认为,给学生正向激励,能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也能更好地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
曾是广州市心理骨干教师的程国超,已到独山支教3个月,如今是独山县为民中学挂职副校长,也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室负责人、道德与法治教师。
9月1日,广州市黄埔区的3位支教老师程国超、刘敏和詹嘉惠,跨越千里来到独山县,接下教育帮扶的接力棒。
因材施教 助力学生成长
把易错题、难题讲熟、讲透……独山县实验小学五年级2班班主任、数学老师刘敏的课堂上,很重视结合讲题复习巩固。
在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小学从教30年的刘敏,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
“结合孩子们基础稍弱实际,我的教学方法也要重新调整。”刘敏的教学进度比学校其他数学老师要快,容易让学生“消化不良”。与教学组老师沟通后,刘敏及时调整了教学进度。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刘敏表示,她更偏向于夯实基础,通过不断地讲解例题和加大计算题数量,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同时,也会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学习目标,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调整教法。为了让学生和自己的节奏尽快合拍,“90后”支教老师詹嘉惠每天都会与学校其他英语老师沟通交流,碰撞“火花”。
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科学城实验学校而来的詹嘉惠,目前担任独山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5个班的英语课教师,每周要上15节课。
“学生的作业评价很重要。”詹嘉惠说,为了保证学生的作业质量,她会利用少量课堂时间来批改、指导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点的薄弱处,以便接下来进行针对性教学。
对于四年级学生,詹嘉惠会更注重培养书写能力,而对于五年级学生,则更注重于培养阅读能力。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来到独山后,程国超积极与学生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广州的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问题导向进行教学,以时事热点引出问题,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程国超介绍,独山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课堂分享时不够主动大胆,为此,他选择用一些文创作品作为奖励,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改变自己。
创新模式 点亮课堂
观赏励志影片、创设剧本、让学生上台演出……在为民中学每周两次的课后服务心理剧课堂上,程国超总能让课堂氛围变得热烈。
“心理教育就是要走‘心’。我尝试通过心理剧场,探索心理剧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进行‘课剧融合’课程建设。”程国超介绍,心理剧课堂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心理剧本表演,让情景活灵活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的办法。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点石成金的五根‘手指’,而心育则是‘手掌’。”程国超还努力寻找心育工作和五育工作的契合点,让心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各个方面,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心育工作中来,实现共同育人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创新课堂模式,让学生发挥更多能动性。为让课堂氛围更活跃,詹嘉惠在班级里开展英语书写和演讲比赛,并在课堂上融入独山本地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欠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与民俗文化融合的研究策略’方向的论文。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重建立并充实学生的语料库,学校要扩充更多介绍传统文化的中、英文书籍。”詹嘉惠说。
让爱互联 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一年的支教时间很短,希望能在这段时间里,努力为当地教育发展多做点事。”这是三位支教老师的共识。
与家长沟通孩子近期的学习状况,询问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待……3个月来,詹嘉惠每周都会对4位学生进行家访。
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三位支教老师都很重视。
“此前,学校举办了一次英语周活动,我邀请了学生家长一起来观看,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取得了较好效果。”詹嘉惠说,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和社会同样重要。
“接下来,我会继续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家访,与家长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詹嘉惠说。
作为班主任,刘敏更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和示范作用。
“班干部首先要做好自我管理,才能管理好班级,才能示范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学风、作风。”刘敏表示,加强对班级建设的管理,有利于促进更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为民中学,程国超开展了《家校协同育人,共创美好未来》家长会专题讲座,在学校教职工大会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心育工作,推行“家校社全员全过程育人”理念,共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同时,程国超还创办为民中学少年宫心理剧场社团,并担任负责人,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关爱、培养技能,接受助人、助己的心理健康理念,并以此来传播关爱、传递温暖,让关爱与温暖洋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我将继续加强‘心育’建设,做好教师全员‘心育’培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继续推进‘课剧融合’教学模式,让更多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程国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