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世界经济里的“中国风景”怎么看

(上接第三版)

这里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拥有世界级港口群;这里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称,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价值不可估量。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成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厚重基石。

1天,24小时,平均超过2.7万家企业诞生,超过8万辆汽车下线,超过350亿元商品在网上售出,超过3亿个包裹快递寄送……中国市场的魅力有目共睹。

第七届进博会上,超180家企业和机构成为“全勤生”,更高的成交额、更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

从2012年的年产1.3万辆,到2018年年产达百万辆级,再到2024年11月14日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跑”出的这条“加速度”弧线,正是中国大市场“量”和“质”的优势相辅相成的生动写照。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到如此大的规模,内需将是中国更可靠的增长来源。

中国创新驱动的活力与势头,为拓展发展新空间、开创合作新机遇增添更多可能。

不久前,礼来、辉瑞、拜耳等8家知名国际医药企业在北京新设研发或创新机构,其中,大多为跨国药企业务版图中的“北京首个”“中国首个”。

《经济学人》网站刊文称,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日益增强,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已成为创新的摇篮。

这是中国特有的人才红利: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具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10年上升了18位,是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从市场规模、消费能力和创新能力来看,几乎没有其他地区能够代替中国市场。”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认为,对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是消费市场,也是创新基地。

尽管一些外媒不时炒作所谓“在华外资撤离”“中国产业链外迁”等言论,但不少企业兜兜转转,最终还是选择中国。

中国何以能产生“搬不走的产业”?

企业投资乃长远决策,搬走一家企业简单,搬走一条产业链、乃至一个生态系统却非易事,很多东西无法复制。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的底气。

中国贸促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五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近两成受访外资企业计划在华增资,环比上升2.07个百分点。

躬身入局者最能“耳聪目明”洞察市场,跨国企业真金白银的投入、充满信心的表态,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

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外媒称,当其他国家提高贸易壁垒时,致力于开放的中国正在免除对数十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关税,显示了其致力于国际合作的决心。

世界眼中的中国故事里,“发展”是永恒主题,“机遇”是关键词汇,“共赢”是不变态度。

今日之中国,秉持开放共赢理念,正在以自身发展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放眼海外,中国的5G技术为多国通信与移动互联网提供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和税收;中国建立起高效的太阳能装备、电动汽车等生产制造体系,有效降低世界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以前德国工程师教中国人如何造车,如今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中国车企给德国车企带来很多启发。”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认为,到2040年,通过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彼此融合,将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到26%。

今日之中国,正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敞开怀抱与全球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将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中方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中国经济共同发展”……近期的一系列国际外交场合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宣示中国开放立场。

今年以来,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允许在9地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加速迈向制度型开放的步履铿锵。

几个月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出系统布局。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自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今日之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断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提供更好国际合作平台。

在大洋彼岸的秘鲁,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钱凯港正式投入运营,自此,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拉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贸易和发展,而中国愿同我们合作。”秘鲁前驻华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表示。

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中国深知,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美国《巴伦周刊》网站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衰落不可避免”一直是西方盛行的中国叙事,但那些不看好中国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站错了队。

去中国!而非“去中国化”——读懂中国经济“风景”,聪明的投资者会作出明智选择。

不惧风雨,迎难而上。在世界经济的坐标系里,一个迈向高质量发展、愿与世界分享机遇的中国,一定能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 2024-12-1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353.html 1 世界经济里的“中国风景”怎么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