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杜延卿)12月5日,“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关岭自治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一大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事项落地实施,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关岭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40.58亿元增加到2023年122.61亿元,增长了2.02倍。2016年以来,谋划重大项目1081个,总投资3724.53亿元,其中省市重大项目640个,总投资2848.96亿元,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21.73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2年以来,引进优强企业149家。
据了解,关岭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现代能源、生态食品及健康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11.11亿元增加到2023年16.74亿元;2021年以来新获批清洁能源指标电站29座372万千瓦;2023年,关岭牛存栏16.45万头、出栏6万头,实现综合产值23.2亿元,关岭牛成为首届全国“村BA”总决赛冠军牛;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16.5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48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8.0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5.77亿元,增长了5.91倍。
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方面,关岭举办“布依族送铜鼓”、苗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等活动100余场;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着力打好“桥旅融合牌”“化石国际牌”“中医康旅牌”“文旅融合牌”“特色美食牌”,成功培育3A级以上旅游景区12家,关岭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同时,关岭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短板,投入资金15.6亿元实施新(改、扩)建教育项目160个,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个,全县13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部挂牌成立医共体分院,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280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万人,探索“零工市场—零工驿站—零工服务站”联动模式,建成县级零工市场1个、零工驿站14个、零工服务站155个,县乡村三级零工服务就业公共服务覆盖率100%。
此外,关岭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探索出农—牧—林(草、药)协调发展模式,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97.99万亩,森林覆盖率56.36%,较2012年提升12个百分点,被评为全省唯一一个南方典型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完成综合治理石漠化11万亩,完成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8.45万亩,石漠化面积累计减少412平方公里,下降61.86%,被评为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