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杨洪 杨莎莎 冉景艺
近日,笔者来到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板场镇大松村冉亚红传统手工豆腐干作坊,只见磨浆机、豆腐箱、摇架等工具一应俱全。冉亚红正忙着磨豆浆,平台上的3箱豆腐也正待出箱。
冉亚红介绍,她家的豆腐干是用传统酸汤制作的,从选豆、磨浆、煮浆、点卤到压榨、烘烤,一步步都看功夫。“要想让豆腐干好吃,原材料至关重要,村里农户自家种植的大豆就是最佳选择。”
说起制作过程,冉亚红兴致勃勃。“大豆要先用机器打成豆瓣,浸泡两小时后,用磨浆机磨成黏稠的浆,再倒入温水中发酵半小时,接着用过滤布滤掉豆渣,乳白色的豆浆就制成了。
说话间,灶锅里的豆浆已沸腾。冉亚红加入酸汤水缓缓搅拌,直至锅中原本乳白色的豆浆水变得清澈,这时零碎的豆腐乳便浮现在了锅中。
“我做豆腐干已经10多年了,用酸汤制作的豆腐干细腻有嚼劲,外脆里嫩,无添加剂,相当受市场青睐,每年为我带来10万元收入。”
说完,冉亚红将锅中零碎的豆腐乳用瓢舀进豆腐箱进行定型,1个小时后,又白又嫩的新鲜豆腐块便出现在眼前。而豆腐块是需要烘烤才成豆腐干的,为保证豆腐干的口感,冉亚红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烘烤——她将自制的无烟炭放进炕里,再把成型的新鲜豆腐块放在烤架上反复翻烤,直到豆腐块的每个面都变成诱人的金黄色。
“烘烤豆腐时需要不停地翻面,炭火也不能大,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稍有不慎就会烤焦,不仅影响卖相,还会影响口感。”冉亚红说。
“她家的酸汤豆腐干细腻,吃起来口感好,用来炒、煮火锅都很不错,餐馆的客人都很喜欢,所以我长期在她家进货。”板场镇东红餐馆老板曾猛说。
在大松村,除了冉亚红的豆腐干作坊,还有几家传统豆腐干制作的散户。豆腐干已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代表。
“目前,我村从事传统酸汤制作豆腐干的农户有4户,每年每户平均增收5万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豆腐干制作散户集中起来抱团发展,申报商标,创建品牌建立工厂,让小小豆腐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大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茂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