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的酿酒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当地人说“人人会酒”,指的不仅是饮酒文化,还是酿酒技术的代代相传。
1988年12月,木黄供销社酒厂生产的木黄窖、木黄醇酒曾在贵州省乡镇企业“金凤杯”酒类评比中分别获金质奖、银质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酿酒工艺不断改进,白酒品质得到了不断提升。2024年,印江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区位调整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其中,“木黄园区”重点发展酒水产业。
随后,贵州省木黄酒业有限公司、贵州木黄和源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金麓酱酒有限公司、贵州木黄和源酒业有限公司等中小型白酒酿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印江白酒业的兴起,得益于“梵净山”得天独厚的泉水和沙石河水,也离不开印江“联村党委”的有力推动。
“木黄镇红色酒业联村党委下辖木黄村、老寨村、木良村、文昌村、五甲村5个村级党支部和木黄镇红色酒业协会党支部,共有党员200多名。”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杨爽介绍。
围绕白酒产业提质、扩能、增效目标,全县多层次、全方位推动木黄白酒产业园区建设,组建木黄镇红色酒业联村党委,重点围绕“党建引领示范带动、抱团发展技术共享、平台共建汇聚合力”开展工作。
11月中旬,记者走进位于木黄镇五甲村的白酒产业园,贵州省木黄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4条生产线忙碌地运转,即将完成本年度最后的“取酒”环节。
自2022年以来,公司借助东西部协作的资金帮扶、市场对接等迅速打开了新局面,产品顺利进入东莞市,与贵州云上智慧集配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东莞市寮步镇直营店,系列产品已成功销往江苏、广东等18个省市,2023年销售额高达1069万余元。
作为印江白酒行业的“老大哥”,贵州省木黄酒业有限公司不仅在自我提升上下功夫,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本地50余家中小型酿酒企业、散户提供“点单式服务”,帮助他们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通过持续“引才”“培才”,全县引进2名白酒高层次人才,选派1名科级干部任县工业和商务局党组成员,专抓白酒产业发展;与印江职校在铜仁市中职学校率先申报开设酿酒工艺与技术专业,实现年招生50人,其中与木黄酒业、国缨酒业合作,培养“黔匠班”21人。
“公司会经常组织培训,还帮助我考上了4级品酒师。”在贵州省木黄酒业有限公司工作2年多,党员张海新从一名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的“多面手”,还被提拔为厂长助理。
贵州省木黄酒业有限公司还通过与贵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酿酒技术研究,并携手贵州大学食品与酿酒工程学院院长黄永光到车间进行现场教学,成立黄永光工作室,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与企业深度合作。
为进一步发挥联村党委在乡村振兴、白酒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木黄镇红色酒业协会党支部还带着大家到仁怀市茅台镇、二河镇、河马镇开展交流学习,并邀请仁怀市酿酒专业技术人员到木黄镇指导白酒园区建设,共同提升整个镇的酿酒水平。
在联村党委的领导下,各支部紧密团结,坚持统一的发展战略,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并深化帮扶措施,切实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五个村级党支部加上一个协会党支部组成联村党委,释放出“5+1”大于6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