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领略苗族文化风情的首选村寨

朗德上寨的芦笙表演。应曼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珊珊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简介:

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的郎德上寨,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70余年历史。这个苗族村落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还是一片以寨中铜鼓坪为中心的古建筑群,其保护范围从西面第三寨门至北面河岸杨大六桥头,并沿公路向东延伸至沟边,向南直至村后山脊,绝对保护面积达77.25亩。涵盖有民居建筑、公共建筑等,包括杨大六故居、三耳间吊脚楼民宅、五开间带耳房民宅等民居院落和保家坛、天桥等公共建筑,核心保护区内包括战壕遗址、军火库遗址、吊脚楼、风雨桥、铜鼓坪及寨门等69处文物点。

1985年,郎德上寨作为黔东南民族风情旅游点率先对外开放,1993年载入《中国博物馆志》。朗德上寨以魅力无穷的苗族歌舞,绚丽夺目的苗族银饰,独具匠工的吊脚楼等闻名中外,是考察苗族文化、领略苗族风情的首选村寨。

2001年,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安荣:

尊重历史 延续文脉 享受发展

郎德是国家级苗族歌舞之乡,几百年繁衍生息的历史,几百年风俗民情的积累和沉淀,让郎德苗寨保留了深厚的民俗味道。

“郎德民风淳朴、民俗多彩,从拦门酒到铜鼓舞,在歌舞中走进郎德,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大山里宁静又鲜活的日子。”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安荣说。

近年来,雷山县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着力推动民族文物、非遗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推进文物的活化利用。

“尊重历史、延续文脉、享受发展。”刘安荣介绍,郎德上寨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思路,打开大门迎客,敲铜鼓、吹芦笙、唱酒歌,引来八方客人,寨子火了,游客多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11月,郎德景区今年已接待游客17.68万人次。

--> 2024-12-09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162.html 1 领略苗族文化风情的首选村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