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系列报道之一

工业设备焕新 产业发展提速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搬运机器人和工业机械手协同生产。 郑宇潇 摄

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作业现场。 (企业供图)

设备更新是工业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先进产能规模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贵州积极抢抓国家出台“两新”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打好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撑“组合拳”,为工业企业设备更新赋能。

对此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印发《贵州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到梳理发布《贵州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一览表》,再到起草制定《贵州省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导目录》,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提供丰厚政策“礼包”。

工业设备,因“更新”而“焕新”。当前,在国家、省级层面政策的加持下,我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支撑 宏观政策持续加力

国家“两新”政策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所谓“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宏观政策持续加力、靠前发力、形成合力。“两新”政策,对应到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国家层面有超长期特别国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二大政策工具。

超长期特别国债,从发改渠道申报,对达到投资门槛(2000万元)及有关要求的项目,给予经审核批复的固定资产投资的15%的补助资金支持。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持续推动“两新”政策落地见效。

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从工业和信息化渠道申报,对在建或年内可开工且前期建设条件基本齐备的项目(投资额度达到500万元),给予贷款推荐。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贷款进行审核后,给予金融机构贷款本金60%的再贷款,同时获贷项目经营主体获得中央财政1.5个百分点(贷款本金)的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两年。

截至目前,我省共计30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4.65亿元的资金支持,97个项目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推荐项目清单。

据介绍,加快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短期来看,有助于有效拉动工业投资,长期来看,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快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省级层面有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等财政资金支持及信贷风险补偿、工业融资担保、债权投资、税收优惠、要素保障等配套支持政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梳理发布了《贵州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一览表》,引导企业全面了解政策、用足政策。

“扎实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凝聚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力量,联合发改等部门,紧抓国家政策机遇,为企业积极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贵州省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导目录》近期将印发实施,旨在引导全省能源、白酒、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精准做好项目谋划和申报,全力争取政策支持。

明方向 精准实施五大行动

深入开展“两新”行动,工业是主战场、主阵地。

固达电缆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新能源线缆车间且投产,依托现代化生产设备、智能化生产线和管控系统,车间生产效率提升约30%。

毕节明钧玻璃,在进行多轮生产设备更新和产线技术改造后,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绿色发展也交出了亮眼答卷。

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要方向。固达电缆集团、毕节明钧玻璃仅仅是我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一个缩影。

如何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今年以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可谓做足了文章,对贵州工业行业和企业的“家底”进行了深度调研,全面摸排,做到了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

7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制定印发《贵州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统筹实施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增强设备和消费品供给能力等五大行动。

指方向、明路径。

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传统领域,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以及航空航天、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更新一批先进设备,以此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实施分类推进、差异化推动等策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对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推动生产装备自动化、网络化改造;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推广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化工、建材等原材料行业重点推广巡检机器人、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

围绕降能耗、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重点对用能、固废产生、高耗水等行业进行绿色装备改造和升级,以此推动工业各领域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提升能效。

淘汰更新工业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大的老旧装置,提升设备安全水平,加快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

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等行业装备,提升设备生产供应能力。

以更新促“焕新”,从制造到“智造”。今年以来,我省抓好设备更新、企业培育、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按照“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应用一批”的思路,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的同时,有效拉动了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持续向好,1月至10月,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8.6个百分点。

促转型 激发企业澎湃动能

在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助力下,贵州胜威凯洋化工有限公司大刀阔斧对老厂区管道、线路和设备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后,成功将企业生产的副产品变废为宝。通过转型为公司增加了20%的利润。

新天鑫化工累计投入数亿元,加快实施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年产值较过去预计提升7倍之多,达20余亿元。

南山婆食品在获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1亿元支持后,开足马力推进扩能项目建设。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在第二代智能化发酵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赋能下,公司自主研发的酸汤等系列产品风味和品质实现持续提升。

贵州胜威、新天鑫化工、南山婆食品,是我省大力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促进国家和省级政策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佳注脚。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五大行动,通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手段,累计安排70余亿元用于支持450余户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264户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156户工业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动50户企业实施安全设备更新和升级改造。可谓政策“组合拳”精准出击,企业发展动能澎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重点围绕分类推进设备更新、加强项目谋划、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大力推动设备供需对接等方面发力,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加强入企走访动员,引导企业利用先进适用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扩大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数量和规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张建)

--> 2024-12-06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系列报道之一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081.html 1 工业设备焕新 产业发展提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