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庭院经济蓬勃发展

方寸庭院绽放“致富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林 通讯员 王蕊

“赶上周末,我特地开车50多公里来玩,听说卫城风景美,有美食,民宿条件也好,正好和朋友来体验。”每逢周末节假日,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各处农庄都会涌入不少游客。

这些农庄不少由当地农户自家闲置房屋资源改建而来,“小庭院”中蕴藏乡村振兴大潜力。

近年来,卫城镇坚持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聚焦农村“五治”工作,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庭院空地、房前屋后等闲置区域及资源,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庄、采摘体验等农村休闲旅游产业,让方寸庭院绽放乡村振兴“致富花”。

老庭院新起点 吸引游客走进来

三两游客采摘果实,孩童在果林追逐打闹……这样的景象在卫城镇莲花寺村“聚隆福山庄”采摘园中屡见不鲜。

“以前我们种过李子,种过梨,销路不好,收益也不高。”聚隆福山庄的店主王炳银曾长期种植水果,与其他村农家乐生意一对比,他决定,利用空闲的房产经营农家乐试试。

2023年,王炳银将闲置房屋装修一新,不仅提供卫城本地著名的辣子鸡火锅等特色美食,还结合自种水果形成采摘体验,打造出集美食享受、休闲放松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特色农家乐。

如今,聚隆福山庄运营步入正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

王炳银的事业转变离不开政策机遇。近年来,卫城镇积极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卫城镇已盘活4栋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建成农家乐2栋、民宿2栋,有效激活了闲置庭院资源。

好风景有“钱景” 带动百姓富起来

走进卫城镇龙井村,道路干净整洁,种满瓜果蔬菜的“小果园”“小菜园”独具特色……成为卫城镇深入推进农村“五治”工作的生动注脚。

良好的村居环境为当地村庄发展旅游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坐落于风景优美的龙井村,“印月山庄”农家乐每逢节日期间,都有上千名游客前来游玩歇脚。

2015年,返乡创业的吴江华投资建成500余平方米的印月山庄,游客可以在此享受特色餐饮、户外野营、水上垂钓及婚庆主持等服务。

“我们还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路线,新增网红打卡项目,开发特色菜肴。”吴江华说,目前,印月山庄年经营性收入可以达到70万元至80万元。

庭院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周边群众的“钱袋子”悄然鼓起来。龙井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倩说,村民生产的腊肉、土鸡、土鸭等农产品,以往堆积在家难以出售,现在山庄收、游客带,成了抢手货。

“旺季我们还会雇短工,带动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据吴江华介绍,目前山庄稳定就业村民2人,雇请村民短工30余人。

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卫城镇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农促旅旅兴农 推动名声响起来

“大哥,请问聚荣山庄怎么走?”在犀牛村举办向日葵艺术节期间,犀牛村村民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话里的“聚荣山庄”由村民刘志军改造自家房屋开办,占地700多平方米,最多可容纳100人就餐,小院里的蔬菜最受客人青睐。

“院里种的蔬菜客人可以亲自采摘,我们加工,新鲜、绿色、健康。”刘志军说。

聚荣山庄兴起得益于当地旅游业兴旺发展。如犀牛村今年就依托粮油种植基地百亩花海举办“花花世界”向日葵艺术节,其间推出各种趣味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总访问量超过8万人次。

近年来,卫城镇紧紧围绕“旅居乡村”,探索“农业+旅游+文化”新模式,整合产业、项目等资源,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新局面。

庭院虽小,效益不小。曾经闲置的庭院,如今成为村民们致富的新渠道。卫城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建设好庭院经济,以点带面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发展格局。

--> 2024-12-06 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庭院经济蓬勃发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1055.html 1 方寸庭院绽放“致富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