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通讯员 郑书彩
“我们电解槽改造完成后,每吨电解铝可节省电耗约320度。以目前50万吨产能计算,全厂每年可减少1.6亿度电消耗,折合标煤1.9万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9.2万吨。”贵州兴仁登高铝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装备部工作员冯建超告诉记者。
从技术上提质,推动铝产业链产业转型升级,黔西南州兴仁市不断做强园区产业。同时,抓订单、赶生产,紧盯全年生产目标,加快铝及铝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好2024年收官战。
11月30日,记者走进贵州兴仁登高铝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兴仁企业,探寻改造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公司从2021年8月开始谋划一批设备更新项目,主要以节能降耗、智能化改造为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全石墨化阴极改造、烟气净化脱硫系统技改、电解槽更新升级项目。”冯建超说,截至今年11月,烟气净化脱硫系统技改已进入收尾阶段、全石墨化阴极项目完成45台槽,电解槽更新升级项目完成了12台槽,计划在2026年底完成全石墨化阴极改造160台,同时完成电解槽更新升级改造354台。
在贵州兴仁登高铝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紧进行530千安电解槽全石墨化阴极改造工作,通过边停槽、边改造,改造验收后马上投用的方式,对电解槽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装备、降低综合电耗。
“一台电解槽改造大概需停工停产30天。”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连得说,由于电解槽改造时间长,前期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全年电解铝生产任务不受太大影响。所以改造完成要立即投产,最大化减少因为改造停工造成的损失。
据了解,贵州兴仁登高铝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电解铝已采用530千安电解槽工艺建设铝液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新技术可提高近20%产能。截至今年10月,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公司共生产电解铝液约40.21万吨,用电量约48.5亿度,创造产值约68.06亿元,产值同比增长约21.4%,主营业务收入约68.08亿元。
“目前,我们公司生产的铝液已全部实现就地转化,直接供给现在园区内在生产的下游企业。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在扩规模、增效益方面持续发力,依靠技术改造,落实节能降碳。”李连得说。
贵州兴仁登高铝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是兴仁市巴铃重工业园区的一个缩影。
走进铝产业链的上游企业——贵州路兴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足马力运行,公司成型车间副主任姚君胜正在巡查设备运行情况。
随着成型车间4条生产线陆续投产,长时间满负荷运行,轴承座运行温度偏高,生产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发现问题后,我向领导汇报了雷蒙磨轴承室的运行情况并提出加装循环水冷却方案。加装循环水冷却系统后,雷蒙磨轴承室运行效果较好,夏天运行温度降低至65℃左右,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姚君胜说。
该公司行政部部长陈文化介绍,除了生产线关键部位的技术改造,目前公司采用煅烧生产线自动排料、成型生产线自动上料、焙烧系统自动控温,净化系统采取环保数据自动控制等系统,助力今年产量较设计产能提高11%。同时,人工成本较计划定员减少5%左右,天然气消耗减少15%,电能消耗节约2%以上。
“部分生产线实现自动化让我们更有底气,第四季度生产订单较大,我们将在安全的前提下加足马力生产,确保第四季度生产预焙阳极13.5万吨、全年完成50万吨的生产任务。”陈文化说。
技术改造助推产业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有效推动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如今,兴仁市通过铝液直销,多元发展,已聚集起14家铝及铝加工企业。前三季度,铝及铝精深加工完成工业总产值约129.52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