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通讯员 吴珍霞
黔东南州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的油茶基地迎来丰收,一片片翠绿的油茶林在山间延伸。连日来,村民们忙着在基地采摘油茶果。
“油茶基地有350亩,目前每天要请90多个人采摘,日均能采1万多斤鲜果,现在已采了一个星期了,大概还要采摘两三天。今年的气候适宜,产量比往年高,亩产量要比去年多100斤左右,预计总产量达30万斤,产值50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袁遐烈高兴地说。
共和村油茶基地始建于2012年,袁遐烈等人从20余户村民手中流转山坡种植油茶。通过10余年的精心管护,基地油茶果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大幅提升。
“以前我家的山坡地荒着。流转后,我拿到土地流转费,平时还在油茶基地里除草、采摘和管护,收入明显增加了。”村民尹秀洪说。
村民杨金桂因为要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务工,每年采摘季就在油茶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元,一年下来可以挣几千元补贴家用。这个基地采摘完后,还可以去隔壁村采摘油茶果,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目前,渡马镇种植油茶4000余亩,其中零散种植1741亩、连片种植2359亩,年产油茶籽约120万公斤,综合年产值可达50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50万元。
油茶是一种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作物,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茶籽可榨油,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油,很受市场欢迎。此外,油茶壳可制作污水处理剂,榨油后的油茶饼可提取茶皂素,油茶通过精深加工后的提取物,还能用于化妆品、保健医药和生物农用肥料等领域。
渡马镇是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黔东南州油茶重要产区,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0万亩。为推动油茶产业稳健发展,该县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良种选育、繁育、培育等措施,为油茶产业提质增效插上了翅膀。
俗话说,苗好五成收。优质的种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该县以“全国油茶优良品种区域化试验”协作攻关课题在贵州省试点建设为契机,扩大引种范围。目前,自主选育的白市4号、瓮洞8号、瓮洞24号3个地方油茶品种率先通过省级林木良种认定。通过提升良种培育水平,优质穗条产量从0.2万公斤提升到2万公斤。同时,加大油茶品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湘林、赣无、亚林、长林系列等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80个,筛选出亩产油超过30公斤的良种推广应用。共建成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120亩,入圃油茶优良种质273份。
此外,天柱县引导油茶种植户以良法贯穿种植全过程。从2022年起,该县将社学街道长团村岑团油茶种植基地的200亩油茶林作为提质增效示范点来打造,从平衡施肥、密度调整、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并将这些种植技术推广至全县各油茶种植基地。
在提升油茶种植效益的同时,该县大力支持油茶果仓储设施和初加工能力建设,推动引进的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发展模式,不断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油茶系列产品,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联动发展,预计今年天柱油茶全产业链产值近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