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大学:着力打造一流思政教师队伍

通讯员 康梅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近日,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自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的“故事大王”万露露用生动的图画、鲜活的事例和震撼的图表,为师生们讲述了三线建设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携手推进实践教学、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多维度合作,打造了双向奔赴的“大思政课”。这也是贵州大学强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思政教师队伍的缩影。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贵州大学通过集体备课、搭建全国性或省级工作室、“走出去集中培训”“请进来面对面指导”“社会实践中行走的思政课”等方式,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质。

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获全国思政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贵州大学在思政课建设上取得的成果转化为优质资源,成为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大平台”。

“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聚合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课教研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及教学示范,逐步将他们培养锻造为思政课教学名师。”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传兵教授说。

集体备课是贵州大学搭建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又一平台。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互学互助,用集体智慧解决共性问题,将有限的个体融入智慧的集体。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凯说:“在集体交流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视野得以拓宽,课程内容焕发新生。在集体讨论中,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多元教学法竞相绽放,使思政课教学高效互动,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贵州大学分批派出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班等,组织50名教师到清华大学研修,推荐6名教师到武汉大学等高校访学,通过专项培训、研修学习,交流互鉴、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贵州大学通过建立国家骨干培训、省级分批培训、校级专题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员培训、教研室重点培训紧密衔接相互补充的五级师资培训体系,实现思政课教师培训常态化。同时,通过打造“溪山明道”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

今年暑期,贵州大学组织了225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富矿精开”、旅游产业化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8名老师在13个社会实践队伍中担任指导老师,进一步将思政理论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合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创建“七进+”精准化的管理育人新模式,构建“五级联动值班”制度……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在哪里开展,这是贵州大学辅导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

通过辅导员担任楼长进驻楼栋办公、轮流入住学生寝室的“进驻”+“入驻”的模式,贵州大学将育人场域延伸到宿舍,进一步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育人新格局。

--> 2024-12-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937.html 1 贵州大学:着力打造一流思政教师队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