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31年坚守 讲好永不褪色的红色故事

孔霞(左一)冒雨给游客义务宣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华姝

11月25日,夜幕降临,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刚结束“讲好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展示活动”排练的孔霞回家路过遵义会议会址。

“今天闭馆,好可惜。”会址门前,两位外地游客拍完打卡照,因无法进内参观和聆听讲解感到遗憾,见此,孔霞快步上前,主动为其讲解。

“像今天这样的‘临时’讲解经常会遇到。”孔霞说。眼前的孔霞虽年过半百,却依然精神抖擞,脸上一直保持微笑,说话时声音很温柔。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孙女,孔霞从小便聆听爷爷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一颗红色种子逐渐在心中萌芽。

“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必须把它传承下去。”1993年,孔霞成为遵义市首位国家中级导游员,就职于红花岗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宣讲红色故事。

为了让故事更富感染力,孔霞多次到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爷爷与部队失散期间居住地的乡亲,重走“爷爷曾走过的路”,感悟那段峥嵘岁月。

为了搜集更多的红军史料,她多次拜访遵义的红色文化专家、与爷爷共事的同事,详细记载那段历史,留住红军长征在遵义的珍贵记忆。在她的讲解中,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生动的故事。

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孔霞始终把诠释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牢牢扛在肩上,以红为“源”、以红为“媒”、以红为“魂”,把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

从事红色义务宣讲工作31年,孔霞开发了《红领巾牵手纪念馆,探寻四渡赤水之奇》《青春初心传承长征精神》等课程,培养出300多名“小小红色宣讲员”,为中小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宣讲1000余场。

“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孔霞感慨,今后她将尽己所能,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故事更好地感染人、启发人、鼓舞人。

--> 2024-12-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935.html 1 31年坚守 讲好永不褪色的红色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