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绥阳县黄杨镇:“冬闲田”变“增收田”

冬日无闲田,春来菜满园。

眼下,正值冬种关键时节,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田间地头的油菜刚移栽完毕,儿菜、涪陵小叶榨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种植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起来,田地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着冬种的身影。

据了解,自进入秋冬季节以来,为保障秋冬种生产工作各项任务顺利进行,黄杨镇党委和政府合理规划布局、保障农资到位,引导广大农户抢抓农时高效种植,同时通过农技服务加持及示范带动,充分扩种冬季闲置田地,做到应种尽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

一连数日,该镇洗马池村种植大户张正均带领着20多位村民们忙碌在地头,犁地、挥锄、播种、施肥,共种植了儿菜、涪陵小叶榨菜等蔬菜200余亩。

张正均介绍,现在种下的蔬菜将于来年三月迎来丰收。“儿菜亩产6000斤,涪陵小叶榨菜亩产4000斤。得益于订单种植模式的保障,能种出来就能卖出去,没有销售之忧。若土地和种苗资源更充裕些,完全可以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这种模式效益可观,大户带动小户发展蔬菜种植,可以扭转本地蔬菜种植‘零、散、乱、小’的状况,实现村民抱团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务工的机会。”洗马池村党支部书记杨朝学表示。

“以前到了冬天就在家里耍着,没啥收入。”村民穆大姐抬头笑了笑,“现在在基地务工能找到零用钱,每天都有百多元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以后跟着大户发展。”

目前,该镇种植基地就近务工群众达到1100余人次。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黄杨镇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做优做强做大特色种植产业。

该镇还通过“镇引导+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推广“稻+油菜”“稻+蔬菜”“马铃薯+玉米+大豆”等轮作种植模式,实现耕地轮作与保障粮食供给的良好互动。

据统计,今年该镇冬种作物共4.34万亩。其中,油菜种植面积1.16万亩,马铃薯1.89万亩、小麦300亩、杂粮杂豆1000亩,冬季蔬菜面积3200亩,种植绿肥8400亩,基本实现冬无闲田。(谢国欢)

--> 2024-12-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893.html 1 绥阳县黄杨镇:“冬闲田”变“增收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