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西南:山坡披绿水长清

北盘江畔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成果明显。(省水利厅供图)

黔西南州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探索水土保持治理新路径,一幅荒山披绿水长清、家园美百姓富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为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黔西南州坚持政府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抓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科学谋篇布局。

2018年,投资1250万元的黔西南州兴仁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开始实施,项目建成后大大减少了土壤流失,并有效改善农户生产生活。当地村民林必菊高兴地说:“项目实施后,给我们修建了机耕道、蓄水池、堡坎等设施,现在土地有了水源还更平整了。农忙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三轮车拉肥料和玉米,不像以前那么辛苦,还种植了烤烟,收入也比以前高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黔西南州紧抓“珠治”试点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水土保持以奖代补试点等项目实施机遇,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率。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工程45个,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以小流域为单元,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着力控制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2016年,黔西南州安龙县通过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04平方公里,种植红樱桃201.94公顷,项目实施后极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安龙县水务局水土保持股负责人周奎介绍:“我们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提升治理成效,近几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2240元以上。”

2021年黔西南州普安县楼下镇泥堡河小流域治理项目,种植茶叶1800亩,项目实施后由楼下镇补者村种植能手韩红林承包种植,年均收入98万元。茶园采用公司+农户方式运营,带动当地村民务工增收。2022年,黔西南州册亨县坛坪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通过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等治理,让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63%,减少了土壤侵蚀,提升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如今,按照治理与发展两手抓的工作思路,黔西南州通过实施水保项目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水土保持发展体系。通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推进全州种植经果林约743公顷,新增经济林产品生产力约2660万元,新增总产值约750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据显示,黔西南州水土流失面积为4656.9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71%,与2015年相比,下降9.17%,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62.5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2.29%。为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性循环,促进该州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殷首勇)

--> 2024-12-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883.html 1 黔西南:山坡披绿水长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