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遵义:创新守护绿水青山

赤水市凤凰沟小流域治理工程一隅。 (遵义市水务局供图)

遵义市湄潭县天城河小流域治理工程效果呈现。(遵义市水务局供图)

遵义市湄潭县大溪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 潘希来 摄

走进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梁桥村大溪沟,青山抱绿水,鱼儿泛清波,白墙青瓦的民居整齐坐落在河湖两岸,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图画。

“在实施大溪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时,我们不仅考虑要保护水土,还围绕村庄美化、乡村亮化、水体净化,实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等,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生态资源保护、水美乡村建设等综合目标。”湄潭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湄潭县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湄潭”,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把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路。累计投入1.125亿元对17个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4平方公里,全县水土保持率达76.43%,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赤水市凤凰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位于遵义市赤水市天台镇,工程以安全、生态、发展、和谐为总目标,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流域综合生态治理模式,开辟了贵州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W·E·H”(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人居改善)模式。项目治理前,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退化,加剧面源污染,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遵义市各级水务部门投资521万元,围绕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人居改善等治理模式综合整治凤凰沟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7平方公里。项目治理后减少水土流失,解决了农田灌溉,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产业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于2022年荣获“国家水土保持重点示范工程”。

如今,凤凰沟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已被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农旅一体化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赤水市小流域治理成效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称号。

无论是湄潭县之变,还是赤水市之变,都是遵义市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都是推动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生动实践。

推动水土保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遵义市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数据显示,2012至2023年,遵义市水务部门累计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87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3.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全市水土保持率74.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目标。

(陶铸 周习会)

--> 2024-12-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881.html 1 遵义:创新守护绿水青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