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省教育大会深入分析全省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进行系统部署。贵州商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全面深化学校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奋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着力实施强工科行动,全面优化专业结构。学校将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温州大学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上进行全方位合作。实施“理工科强化行动”,遵循“经管为主、商工融合、学科交叉、人文渗透”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我省“六大产业基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增设新能源汽车、食品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技术、国土空间工程、网络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压缩就业率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招生计划,甚至撤销相关专业,力争在3年内将理工科专业比例上调至40%以上,打造独具贵商特色的专业建设体系。
着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紧跟科技革命与产业动态,秉承“专业化、实践化、数智化”理念,构建“场景识别—能力模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数智化改造新路径,进一步创新课堂形态、搭建数字化教学场景,构建师—生—机交互教学新模式,持续提升数据驱动和创新驱动能力。坚持将专业建设在产业链上的原则,以培养人才的标准大于等于企业用人标准为目标,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五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共同保障人才培养条件、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教材、实验”一体化建设,与行业头部共同创设“产业+多学科”移动课堂,整合构建全新的专业核心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数字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商科人才。
着力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坚持创新发展,面向基础学科前沿、未来科技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标贵州“富矿精开”“六大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要求,打造一批支撑学科建设的科研平台。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数据智能(南方)中心,构建产、学、研生态圈,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高规格建设贵州省山地空间信息协同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构建“空天信息+X”服务能力体系。高质量建设灾害遥感防治贵州省院士创新团队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团队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对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为贵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以贵阳贵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贵阳贵安民营经济智库为依托,当好政府外脑、企业智脑,打造国内民营经济研究新高地,为全省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着力坚持特色发展,打造交叉融合的学科新高地。围绕主战略主定位、“理工科”强化行动,高站位部署学科建设,高标准构建学科体系。推动陈鲸院士工作室与新型智库建设协同发展,构建学科交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三协同”的发展机制。积极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打破专业知识壁垒,推动空天大数据在学科建设各方向领域中有效应用和发展,构建“学科交叉+科研平台+成果转化与应用”三融合发展模式。建立“贡献值高+评价认可度高+成果影响大”三重评价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氛围,推动“1+3”(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字经济、会计、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点)建设,培育产出一批高质量学科建设成果,力争在2026年获批硕士授权单位,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着力强化思想引领,打造富有贵商特色的“思政金课”。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五个贵商”为核心打造行走的思政金课,即围绕“大思政”视域下“五个贵商”建设,通过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夯实“红色贵商”政治底色,培育“诚信贵商”价值追求,打造“致用贵商”专业品牌、浸润“廉洁贵商”儒道清风、涵养“文化贵商”文脉传承,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强起来”,点燃青年学子信念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真理的味道”浸润心田,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为贵州商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