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提升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汪启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加大教师能力建设,并从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教学实施等方面探索构建提升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实践新范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着力加大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能力建设。一是积极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多方搭建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改课改和各级各类同台竞技;健全教师勇于变革、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制度,健全教师数字化教育、终身学习教育和自我提升教育驱动机制,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中形成人人有主题的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教师应结合实际,在学历、政治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积极提升自己,积极参加实践锻炼,不断增长见识,提升个人本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二是积极提升教师学术研究能力。及时关注学术热点、社会焦点、时政要点,主动提升学术研究能力,逐步建立起教学辅助研究,研究反哺教学的良性互动。

着力构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教学标准体系。一是构建科学的思政教学标准。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用教学标准引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增强教学的可测量和可评价。二是配备规范的思政教学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品牌,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搭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红色数字博物馆、交互式情景剧、RPG角色扮演游戏、虚拟仿真操作软件等仿真资源,以数字技术赋能虚拟实践教学;拓展社会资源平台,打造贵州红色之旅云实践沙盘,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多项交互式教学手段自由切换,有效提升教学效能。三是明确规范的思政教学目标。积极探索配备教学助手,建立教职人员共同育人、校园文化实践育人、校园网络文化浸润育人机制。

着力构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教学实践范例。一是构建富有理论深度的专题教学资源库。教师应积极申请承担各级各类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通过参与建设锤炼自身素养。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库建设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二是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块。教师应主动融入专业教学,了解人才培养目标,关心专业发展动态,关注地方产业发展,形成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的知识储备。职业院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具有专业特色、产业特色的思政教学模块,实现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效融通。三是挖掘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典型案例。教师应结合职业院校典型特征和专业特点,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典型思政案例,突出政治性、典型性、导向性、知识性、实效性与趣味性等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开展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启发式教学。四是打造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块。应与地方红色资源、地方产业发展、地方实践教育基地紧密结合,统筹设计出思政小课堂联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块。

着力构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教学实施体系。一是构建学生课前自主弹性学习,课中思辨求证,课后体悟完善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前,提前发布专题理论教学视频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理论知识构建和实践探索;遴选理论功底扎实,能把理论讲深讲透的教师以录制视频方式开展专题讲授式教学;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学生思辨求证和课后体悟完善。二是落实课堂教学课前探究准备,课中思辨展示,课后修正完善的教学实施。通过课前学习和任务探究,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初步探索;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堂任务展示—探讨—分析—总结,针对理论重难点进行讲解,回应学生疑难关切;课后主要针对学生课前、课中任务完成情况,组织学生探讨,进行课程小结。三是构建实践课程课前探究理论事实,课中验证理论认识,课后反思理论现实的实施体系。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实施,构建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多项交互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自由切换模式,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职业学院)

--> 2024-12-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869.html 1 提升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