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卢文璟 周静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作为低碳政策与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绿色金融是助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绿色投融资结构、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贵州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开展森林碳票交易,推动绿色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在“双碳”政策目标引领下,贵州作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的改革路径,推进“双碳”工作与金融体制改革深度融合。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在多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创新构建了“绿色权益+绿色金融”机制,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碳票)、取水权等绿色权益的抵质押融资新模式。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加大绿色融资支持力度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贵州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贵阳市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依托“引金入黔”工程,壮大金融产业,建设绿色金融机构集聚中心,推动观山湖区绿色经济增加值显著提升。同时,森林碳票交易的开展标志着贵州在碳汇市场上的重要突破,为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开辟了新的路径。

优化绿色金融发展体系,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结合市场需求的差异性,高效配置资源。不同类别的绿色金融产品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各不相同,因此要在“双碳”目标下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确保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速度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实现动态平衡。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数字化绿色金融未来发展预测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绿色金融信息进行科学准确分析,精密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为降低金融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设立“政策+市场”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即设立专营性绿色金融产品管理机构。2023年11月30日,贵州银行“绿色金融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试运行,标志着贵州银行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实践迈出崭新的一步。这种模式有利于贵州绿色金融市场全面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绿色金融高质量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对人才引进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使绿色金融人才引进标准也实现现代化。对绿色金融人才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绿色金融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高校创新完善专业群,扩大数字技术、绿色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方向的招生规模,构建完善“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本科课程体系。“政行企校”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共享数字化教学平台,共同培育数字化金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 2024-12-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866.html 1 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