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林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意见》指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加快完善人口服务体系。通过满足以外地来黔老年消费服务为重点的养老产业发展路径,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走出一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养老产业发展之路。
明确养老产业的定位。一是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贵州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特色农产品、民族医药资源丰富,适宜老年群体居住、养老。发展以避暑养老、生态养老、休闲养老、老年旅游等为重点的养老产业,结合中东部及周边省份、城市老年群体消费能力较强、消费用户群体大等优点,能较快形成老年消费规模经济,让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二是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发挥“一产”优势,充分利用山川、湖泊、河谷、森林等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村寨、人文历史等地域特色;有选择地培育发展“二产”,扶持特色中医药产品、老年保健食品生产、加工,满足老年群体对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着力推进老年产品用品制造,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重点做大“三产”,突出发展避暑消夏、休闲体验、健康疗养、四季养老、温泉养老等消费型养老服务业。三是创建试点、示范带动。建设一批避暑型、生态型老年宜居社区(村寨)等养老服务基地、老年产品用品生产园区,创建一批老年宜居街镇、老年旅游服务基地,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养老服务基地、产业园区。
发展避暑养老产业。一是合理规划布局。着力强化交通运输对养老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在规划布局上,重点在高速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就近、便捷、综合条件好的社区、村寨、镇(街道)建设养老服务基地、养老综合体,在风景名胜区、特色村寨等风光秀美地布局老年旅游服务基地。二是形成优势品牌。充分利用贵州夏季避暑气候条件,发挥“中国避暑之都”“中国凉都”“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等避暑品牌优势和“黄小西,吃晚饭”等国内知名风景名胜区品牌优势,以推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契机,优先规划建设一批避暑养老服务基地、老年旅游服务基地。三是探索避暑旅居新样态。大力发展避暑养老、老年旅游业态,积极探索长期居住避暑、短期居住避暑与旅游避暑模式,用避暑养老拉动养老产业发展。
发展生态养老产业。一是系统谋划树立“避暑养老胜地”公众形象。探索“两山”转化有效路径,实现贵州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绿色发展。二是努力打造“生态养老基地”养老公共品牌。开发避暑养老、健康养老等季节性、候鸟式养老服务产品。三是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积极探索田园养老、旅居养老、景区养老等生态养老发展新模式,建成一批养老服务基地、老年旅游服务基地,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老年宜居社区、老年宜居村寨、老年宜居镇(街道)等养老服务基地品牌,加速发展以生态养老为重点的养老产业。
发展休闲观光养老产业。一是加大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规划老年旅游线路,建设适老化景区、景点和酒店等老年旅游服务基地,改造并增加配套的适老化设施,营造老龄友好型氛围。健全养老服务基地、老年旅游服务基地、养老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规范。二是强化旅游休闲观光资源整合。整合各类特色街镇、城市综合体、社区、村寨等资源,整合风景名胜区各类公园等资源,因地制宜布局和建设老年宜居街镇、老年宜居社区(村寨)等养老服务基地。三是强化保障措施。持续完善养老服务基地、养老综合体、老年旅游服务基地、产业园区内外交通连接,特别是公共交通保障、应急医疗救助与消防安全等保障,提供便捷可及、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应用社会学重点培育学科〔ZDPY2407〕建设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