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关注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和差异化需求并进行适老化改造,能够有效减少代际差距,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有利于构建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
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一是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各类老龄产业经营主体竞相迸发。二是开发老年金融产品。要体现老年关怀,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减轻老年群体选择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消费负担。三是深化产研合作。加大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配套设计老年版,细化流程、简化界面,并提供内容朗读等适老性辅助功能,加深系统无障碍程度。四是进一步丰富老年群体数字服务内容和模式。鼓励企业推出针对老年群体的App应用、移动终端和穿戴式设备。做好售后服务,通过宣传展示、实景体验等方式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将老年群体从数字化技术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使用者。
加强协作配合,提升老年群体数字化能力。一是通过社区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活应用能力。加深社区内老年群体“触网”程度,帮助老年群体适应虚拟社群生活。二是建立志愿者队伍。对老年群体开展“数字化进家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三是通过家庭“数字反哺”,提升老年群体利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四是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提升老年群体信息素养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老年群体乐享数字生活。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助力老年群体与数字化生活接轨。打造集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信息网络,落实数据共享,简化办事流程,加强内外监督,促进业务办理进度公开化透明化简便化,形成网购式政务服务,切实解决好老年群体一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服务问题。二是保留“零触网”群体的生活空间。针对“零触网”群体,网络运营商要主动开展网络运营服务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主动清理数字陷阱,过滤骚扰电话,拦截诈骗短信。保障传统人工服务和信息化服务并行不悖,确保零触网群体获得公平公正的服务。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老年群体上网安全感。加强老年群体反诈防骗知识宣传,加大对侵害老年群体合法权益的打击力度。四是加强数字化法治治理。加快对电信网络诈骗、隐私权利保护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补充,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老年群体权益法律保障体系。将“适老化”融入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当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加强老年群体智能家居服务与智慧社区建设的数据联动,做到积极主动响应需求,及时准确识别需求,实现线上智能产品与线下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