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政林 通讯员 杨媛媛
11月22日一大早,在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社工服务站里,68岁的李正维老人和十几位同龄的老伙伴们正跟随社工志愿者的讲解做着手工。
“没事的时候,我就来这里和朋友们唱唱歌、跳跳舞,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谈及搬迁后的时光,李正维老人难掩喜悦。
作为遵义市搬迁及建设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瑞濠街道容纳了3793户15772人,这也让瑞濠街道的基层治理面临更多挑战。
“搬迁之初,邻里纠纷等各种问题较多,工作开展确实比较吃力。”瑞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孟琴表示,为让群众身安心安,瑞濠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三社”联动(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将收集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同商议、同题共答。同时,组建了10支志愿小分队、12个兴趣小组,覆盖了矛盾纠纷调解、儿童成长呵护、就业创业服务、敬老爱老服务等方方面面,居民获得感、社区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在正安县委社会工作部的帮助下,我们又引进了一支社工队伍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罗孟琴说。
基层治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正安县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新机制,在社区、乡村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在正安县芙蓉江镇保龙社区丁家山村民组宽敞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在健身器材上进行锻炼,或悠然坐在凉亭里谈笑风生。“村里有了广场和娱乐设施,村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谈及这些年丁家山的变化,保龙社区党总支书记丁明健用了一个词——天壤之别。
丁明健介绍,过去,丁家山村民组由于土地山林划分不明确,村民们时常有矛盾。再加上村民们环保意识不强,各类猪圈、鸡舍随意搭建,村里环境脏乱不堪。
2022年,芙蓉江镇聚焦“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投入500万元在保龙社区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利用闲置土地打造菜园、果园、花园并维修房屋,装扮和美乡村。
“一开始几乎没人愿意干。”丁明健表示,为了推广此项工作,社区共开展了30多场群众会、院坝会,最终探索出以“五共”模式(共商、共筹、共建、共治、共享)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2022年5月,村民刘贵柳拿到政府补贴的1.5万元开始修缮房屋。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加入“一居三园”的改善中来,村支两委协助共建。最终,500万元的政府改善费用撬动了2100万自有资金,丁家山村民组从路面到屋顶,焕然一新。
此外,正安县还发挥“五老”威望和经验优势,探索以楼栋为单位,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通过话家常、共商议、齐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100米”。
“我们要知法、守法,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前不久,在正安县格林镇中心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退休干部王承龙及另外几名“五老”成员会的同志,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法制课。
“五老”成员会是格林镇基层治理的一项新探索,以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五老”人员为主,将“五老”成员融入基层治理网格,引导他们做政府与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推进基层治理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
格林镇的“五老”成员共有120余名。他们服务意愿强,有着丰富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格林镇坚持党建引领,将‘五老’成员力量转化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五老’在基层治理中的‘好帮手’作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格林镇组织委员彭天美说。
正安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周国昌表示,未来,该县将继续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深化社工和志愿服务体系改革,不断“铺路搭桥”,为群众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