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冬闲地不闲 人勤产业兴

刚采摘的草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摄

茅草村村民采摘番茄。(贵州普诺微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村民种植茭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开学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赵文菂 张开学

编者按

眼下,在贵安新区,各村因地制宜,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公司、培养种植大户等方式,发展乡村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冬闲地不闲,人勤产业兴。基地大棚瓜果飘香,田间地头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初冬时节,走进活力涌动的贵安新区,能感受冬日里的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湖潮乡:村民采摘忙 草莓丰收日子甜

冬日,天还未亮,贵安新区湖潮乡元方村的梦谭井草莓园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草莓。

“我们今天接到了水果店50斤的订单,得赶紧干活。”草莓园负责人李克八吆喝着。不一会儿,一盆盆鲜嫩诱人的草莓被整齐摆放好,等待送往店面。

“目前草莓的产量还不算大,每天能摘200斤左右。除了团购和订单,每到周末也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草莓采摘,供不应求。”李克八在元方村种植草莓已有5年,种植面积从一开始的7亩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亩。

据了解,湖潮乡共有9个村种植草莓,种植总面积在300亩左右。每年的草莓产量约410吨,产值大约1400万元。而在元方村,草莓种植面积超120亩。

“这一片之前是征收未利用地,卫生状况很差。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其有效利用,后来决定引进公司或种植大户来发展产业,种植草莓。现在这么一看,这决定对了。”元方村村委会副主任游凯智感叹。

“环境得到改善,公司获得盈利,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所增加,草莓产业的发展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接下来,我们打算成立草莓合作社,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规范种植和经营。”

另一边,在下坝村的星月湖草莓园,老板杨涂正仔细观察地里培育的草莓苗。

“我们种植草莓已经有10多年了,从育苗、移栽到管理,所有的技术环节都是我们自己干。”杨涂的草莓园拥有45个大棚。他的老家在黔东南州黄平县,看中了下坝村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的条件,选择来此种植草莓。

如今,湖潮乡的草莓已经小有名气,因种植大棚在路边,许多路过的车辆也会停车进来选购新鲜草莓。“我们将依托村里的草莓产业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生态环保方面,我们会将覆膜全部进行回收利用,以防止污染,实现绿色种植,让我们的乡村环境更加美好,草莓产品更加优质。”湖潮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凤学说。

高峰镇:稻菌轮作好 羊肚菌撑“致富伞”

近日,走进高峰镇龙宝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菌种已播种完成。村民们分工协作,浇水、覆膜、盖遮阴网,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水非常关键,它要确保近一段时间能保持土壤的湿度,满足菌丝生长萌发的要求。浇完水以后,我们要进行覆膜,覆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羊肚菌惧怕强光高温,所以浇水、覆膜、遮阳网的搭建是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等菌丝萌发以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营养袋放置工作。”这些天,贵州菇德菌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蔡力在田间不停穿梭,给予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学,让村民们逐渐熟练掌握了羊肚菌种植技术。

羊肚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是理想的冬季增收项目。高峰镇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通过“稻菌轮作”种植羊肚菌,实现一地双收,促进农民增收。

“整个项目的菌种由公司提供,公司还提供技术指导,进行日常管理。羊肚菌属于高端菌类,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比较高。在贵州,羊肚菌亩产在400斤至600斤左右,干菌根据品质,每公斤价格在600元至1200元之间。”蔡力说。

羊肚菌种植也增加了村民家门口就业机会,让村民能兼顾家庭和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稻谷收割完以后,我们就到这边来务工,从一开始打孔做简易棚,再到羊肚菌下种都有活干。工作也还算轻松,很不错。”龙宝村村民冉毅春说。

据了解,高峰镇通过引进企业,投资300万元建成简易大棚20万平方米,喷灌设施覆盖20万平方米。在龙宝村、石甲村、栗木村建设羊肚菌种植基地,种植羊肚菌300余亩。同时,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200多名村民务工,直接带动村民增收100万元。

下一步,高峰镇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以羊肚菌种植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冬季农业生产潜力,让更多的“冬闲田”变“致富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茅草村:引进公司兴产业 番茄串起新希望

“这是我们的20亩温室大棚,村民们这几天正是忙的时候。”11月28日,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茅草村标准化蔬菜种植产业项目现场,“串串”番茄进入集中采摘期,茅草村党支部书记李章礼脸上泛起笑容。

今年3月,贵州普诺微科技有限公司到茅草村考察选址。经过协商和筹备,从5月开始,20亩大棚在村里新建起来。

“这些‘串串’番茄是7月底种下的。”贵州普诺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发能介绍,“串串”番茄是从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引进的品种,公司在黔南州长顺县的基地种植过几年这个优选品种,具有抗性好、产量高、口感佳等优势,种植周期也短,见效快、效益高。

大棚内,一排排番茄藤蔓翠绿,沿着牵引线向上攀爬,直抵顶棚。一串串番茄从藤蔓底部露出“小脑袋”,满满悬挂、直抵顶端,有的整串已是饱满鲜艳的红色,有的红绿相间相映成趣。

“气温高一些的时候,番茄成熟得比较快。最近降温了,番茄的成熟速度就变得慢一些。”王发能说,目前一天采摘量约700公斤,“单颗果实的重量约15克,分为一级果、二级果。”

一级果与二级果的单果看上去并无差异,区别主要在于“串串”的规整度。“在柄上的排列得越整齐有序越好。”李章礼捧起一串番茄,认真讲解起来:“比如这串果实左右排列几乎对称,10颗果实大小均匀,形状规整,这就是一级果。”

“我们的‘串串’番茄主要采用有机肥料种植,口感得到了改善。还有一个好吃的‘秘诀’就是熊蜂授粉。”王发能笑道,“与其他授粉方式相比,熊蜂授粉不仅能提高番茄单果质量,降低畸形果率,还能改善果实品质,降低病害发生率,同时降低成本,有利于番茄的高效栽培。”

自该项目在茅草村落地以来,带动10多名村民就业,根据工作内容不同,工资每天在120元至150元之间。

“主要就是栽种、绑绳、剪枝、采果这些工作。”55岁的徐国琴是茅草村村民。今年8月,她来到项目上务工。“在家里咋做,在项目上就咋做。”徐国琴说,自己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不太方便,村里推荐来项目务工,每个月可以增加1000元至2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照顾孙子,很满意。

“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打好村里的产业基础,引进更多好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李章礼对茅草村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松林村:盘活闲置资源 因地制宜种茭白

立冬后,在贵安新区马场镇松林村,一条条灌溉管网交错纵横,一片片茭白水田波光粼粼。村民们穿梭于田间,将一株株茭白苗整齐地插播在田块当中。

“今年8月以来,为了盘活闲置资源,村里进行排查调研,发现冬季因气候干燥,天地缺水,土壤质地变得相对干硬,不利于耕作。于是,便利用闲置高位水池作为水源,搭建了总长度3000米的灌溉管网,解决了村民们冬季种植用水难题。”松林村党支部书记吴松海介绍。

茭白是一种水生蔬菜,适宜在贵州山区栽种,具有产量大、便于管理的特点。松林村巧借冬季闲田,种植茭白填补市场空缺,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松林村与两个合作社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打通了茭白的销路。

“茭白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且价格相对稳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茭白可以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预估每亩茭白产量可达2500斤,目前市场批发价每斤在3元至4元。”吴松海说。

解决了冬季农田用水问题,松林村茭白种植进展顺利,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不少村民表示,种植茭白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土壤质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大家都很支持这样的举措。此外,茭白种植带动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务工,每人每天可以获得120元的务工费,拓宽了村民们的收入渠道。

“我们将继续盘活闲置资源,进一步开展茭白种植实践、提高亩均种植效益,同时积极探索其他高效农业产业项目,推动松林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吴松海说。

--> 2024-12-0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778.html 1 冬闲地不闲 人勤产业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