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力维)12月2日,乌江航运扩能工程乌江渡——龚滩三级航道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铜仁德江港举行,标志着乌江三级航道贵州段正式开工,该项目建设按Ⅲ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整治乌江干流407公里航道和清水河支流24公里航道,旨在进一步保障乌江航道安全运行、提升通道效能,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贵州水运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开工建设的乌江三级航道项目是国发〔2022〕2号和《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文件明确支持的实施项目,是我省北入长江的重要出省通道关键工程,项目建设对补齐综合立体交通短板、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以及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齐介绍,该工程已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现为IV级航电标准,按照“上下游同步通航”原则倒排进度,乌江三级航道贵州段与重庆段有望同步建成、同步通航。
该项目将重点整治构皮滩、沙沱及彭水库区变动回水段,包含疏浚工程、炸礁工程、清礁工程、锚地工程、桥梁改建工程和航道信息化等内容,工程总投资9.08亿元,建设工期36个月。项目实施后,更好发挥乌江水运低成本优势,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
2012年,国务院印发国发〔2012〕2号文件,我省随即出台《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贵州开启逐梦“北入长江、南下珠江、通江达海”新征程。2022年来,我省出台《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配套出台支持乌江水路运输、船舶建(改)造的补贴机制,吸引社会资本造船、改船、调船达100余艘。
自2021年复航后,我省经过近三年来的水运市场培育,极大带动了沿江磷化、水泥、石材等企业运输结构调整,乌江现有货船100余艘,运力近8万吨,水路运输量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初步预计,作为我省航运主力军,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将完成水路货物运输量超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