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电瓶车变“共享充电宝专车”?

本报讯(记者 周旺泽)日前,“天眼问政”栏目收到贵阳市民反映,北京路贵医门诊大楼附近人行道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电瓶车,其尾架上安装有共享充电宝箱,长期摆放在人行道上,占据公共资源,影响市民出行。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不仅贵医门诊大楼附近,在市区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如医院、商场、公交站等附近人行道上,均出现这种尾架加装充电宝箱的电瓶车。

这类电瓶车的改装方式大同小异,利用尾架安装一个带有挡雨功能的金属箱体,再将共享充电宝装置以及电源放入其中,根据不同共享充电宝品牌设置不同的外观颜色和宣传语,停放在人行道区域供消费者使用。

对于这种做法,市民各有看法。

市民陈女士持支持意见:“这种安装有充电宝的电瓶车很方便,能到达不同地段,我们可以便捷地借到充电池,甚至在路边都能给手机充电。”

市民蒋先生则认为,电瓶车占用了公共场所,堵塞了道路。“充电宝应该安装在合适的地方,像世纪金源人行道就明显不合适,这里本来就窄,停放电瓶车后,大家通行更不方便了。”

还有市民对这种电瓶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认为加装有充电宝的电瓶车,不仅行驶不安全,还可能发生漏电甚至起火爆炸等事故。“我从其他新闻报道了解到,这种充电宝都是另加线头,从电瓶车上充电,安全隐患相当大。”市民韩女士说。

针对贵阳街头出现尾架加装充电宝装置的电瓶车,记者采访了某共享充电宝品牌方。

对方告诉记者,目前多个品牌共享充电宝均有该现象存在。经他们核实,这种行为主要是代理商行为。今年以来,平台在注意到相关现象后,已对代理商进行培训宣导,强调安全规范意识。

电瓶车尾架加装共享充电宝装置,有什么安全隐患?是否违反相关法规?相关部门如何处置?“天眼问政”栏目将继续关注。

--> 2024-12-0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718.html 1 电瓶车变“共享充电宝专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