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维 张杰
近日,黔南州罗甸县公安局的《未成年入住旅馆预警防控模型》在全国治安部门行业场所治安管控建模比赛中,从全国50支参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总决赛三等奖。与此同时,在另一项全国性的竞赛中,罗甸县公安局的《矛盾纠纷线索智能分析》数据模型,从全国87个参赛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
两项大奖的背后,是罗甸公安秉承“四心”价值体系在科技兴警道路上的坚实步伐,紧紧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加速提升新质战斗力的一个缩影。
“智能识别+人工管理”照亮“隐秘角落”
5月15日2时15分许,有一未成年女性刘某趁前台服务员、保安凌晨已休息,旅店前台大厅没人之际,进入罗甸县边阳镇某酒店四楼房间,在酒店大厅、电梯口均触发未成年人人像预警。
预警电脑端警报声响起后,罗甸县公安局边阳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指派巡防警力赶赴现场干预,经民警核实,刘某与酒店房间一男性杨某系在网上认识,当天刚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后两人被教育后带离。
该未成年人事件及时干预的背后,源于罗甸县公安局以数字监管为契机,构建一套高效、精准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研发出的未成年入住旅馆预警防控模型。
该项目是罗甸县公安局的创新成果,该模型能够实时监测与分析未成年人入住旅馆的信息,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并严格保护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有效预防和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该建模未投入使用以前,我们仅靠线下出动有限警力,对旅店业从业人员,不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做到日常检查和集中清查相结合,该建模运用成功解决了在旅店业智慧监管上的漏洞,实现了24小时全时段、全方位,更精准、更有效监管。”罗甸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杨维亮介绍。
据悉,从4月建模以来,截至10月,模块有效产生未成年人预警584次,通过社区民警及时上门核实,做到提前干预,预防成效逐步体现。
智慧社会治理平台“慧”解群众矛盾
“大姐,我又来了,这次主要是回访一下上次调解后,你和您前夫还有没有发生矛盾?”尤龙问道。“没有了,现在我什么时候想去看女儿就去看。”王女士一边倒水一边回答,在罗甸县龙坪镇玉都家园小区,罗甸县公安局龙坪派出所民警尤龙将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地记在本子上。
“现在这个系统我们用起来很顺手,也很实用。”当晚9点,罗甸县城东社区警务室的灯仍然亮着,尤龙打开电脑,把当天的走访、回访情况数据详实录入到罗甸县公安局纠纷智能信息系统。
走进罗甸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可以看见,智能大屏幕上各种数据图表不停闪烁变化,这是指挥中心民警采取“智能+人工”的方式,从110接处警平台和12345热线服务平台,形成全县各类信息“数据池”。
“该系统不仅具备数据汇聚功能,还有智能分析、预警和分类处置的能力。系统通过AI比对功能,将每日的纠纷线索与‘数据池’中的信息进行碰撞比对,形成‘人、事、源’链条比对体系。同时,系统根据风险积分算法,将纠纷线索划分为红、黄、蓝3个类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响应机制和处置时限。”正在操作该系统的罗甸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徐雷介绍。
近年来,罗甸县公安局积极推行预防警务,探索搭建了矛盾纠纷线索智能分析管理系统,依托公安内网和移动警务终端开发了PC端和移动端小程序,聚力在“汇、比、盯、溯、督”等矛盾纠纷排查上下功夫,探索形成矛盾纠纷“数据汇聚、自动比对、跟踪盯办、有迹可溯、持续督促”等流程可视化有效闭环管理。
该系统是罗甸县公安局在警务创新实践中,将“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与“智慧警务”的核心理念交相辉映,不仅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与精准度,更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城乡、响应迅速的社会治理网络。
建模以来,有效破除了传统人力,耗时费力以及误判漏判等风险问题,通过模型算法及分析,将纠纷快速高效自动分类分级、逐项进行对比、及时进行预警。截至11月20日,共录入各类有效纠纷线索7000余条,录入涉事人员1万余人,通过模型有效预警,联动相关部门预防制止有可能发生“民转刑”“刑转命”隐患300起。
数智公安激发警务强劲动能
《未成年入住旅馆预警防控模型》与《矛盾纠纷线索智能分析》数据模型两项荣誉的获得,不仅标志着罗甸县公安局在科技兴警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彰显了其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贡献。
基层智治深度融入、智能感知系统丰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是罗甸县公安局实现从治理到服务,从善治到智治,用心用情打造平安“枫”景的生动写照。
在科技赋能的过程中,罗甸县公安局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公安改革,强化科技应用。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优化智能分析系统功能、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等措施,罗甸公安正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罗甸、法治罗甸和幸福罗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