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一首花灯曲在播州传唱60余年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军在我心窝住

本报讯(记者 吴蔚 何美)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革命文化的宣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讲述党的宗旨和好政策,有讲演、发传单、写标语等多种形式,既能亲切地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乌江进占遵义,之后连续打了几个胜仗途经遵义县南白镇。

当时“懒板凳”(今南白镇)正遇赶场,红军趁着人多便向群众开展宣传。当时的群众李祖德像往常一样背着煤巴赶场,看见红军正在演讲,他挤进人群,细心听讲。宣讲后,红军向李祖德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并让李祖德帮忙带路,又召集当地干人(黔北一带方言,即穷人)开会。临走时,红军将两把瓷茶壶送给李祖德。

1958年,李祖德将瓷茶壶捐给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李祖德还根据自身的经历特别编了一首花灯曲《红军送我一把壶》,四处传唱。

花灯曲中这样写到:“红军送我一把壶,金子银子难买着,红军热爱老百姓,红军在我心窝住……”

这首花灯曲调朗朗上口,曲词简洁、直白,情感真挚而温暖。不仅是当时革命运动的反映,也对宣传革命内容、发动群众、推动革命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军送给李祖德的瓷茶壶通高15.6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8厘米,有些残破,但已经修复,为贵州省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多年过去了,茶壶虽已陈旧,可其中的军民情谊至今广为传唱,这把看似普通但又特别的瓷茶壶,深刻地记载了一段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遵义的军民情深故事。

如今,花灯曲《红军送我一把壶》依然在“懒板凳”故事的起源地中心区传唱,这里现隶属于遵义市播州区南白街道白锦社区。

岁月如梭,如今传承长征精神的白锦社区还有一条名为“懒板凳路”的道路,仿佛向人们诉说着90年的历史与变迁。

“白锦社区保持良好的红色传统,近年来,社区党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号召力,让居民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白锦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唐文章告诉记者。

该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通过打造小区红星党群驿站、红色议事厅等多元化党群服务阵地,使其成为了居民沟通交流、议事商讨的重要平台,按照“一事一议,急事急议”的原则,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人翁作用,让社区治理由“替群众做主”变成“请群众做主”。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在社区基层党员的心里,红色一直是最鲜明的底色。”唐文章说,在长期实践学习过程中,当地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2024-11-30 一首花灯曲在播州传唱60余年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570.html 1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军在我心窝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