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影视里的贵州

光影伏脉时代主线 荧屏再现山河壮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刘青

光影交织的世界,优秀的影视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进人们的生活。

回看百年来的中国影视发展史,可以从中窥见贵州影视发展脉络,这片土地以其偏居西南的地域独特性,影视业历经萌芽、停滞、沉寂、快速发展、异军突起等阶段,曲折起伏中创造不少高光时刻。

以1937年贵州人张道藩创作的电影《密电码》首映为起点,贵州影视在发展的各历史时期,总会涌现出一批以贵州地域为背景,有着贵州身影、表达贵州故事、展现贵州人精气神的影视佳作。

曲折前行 行业发端黔味十足

“贵州的杰出人物就像贵州的山一样,不可能一下子批量成名,但是一旦从山旮旯里蹦出来,就是怪才、奇才、鬼才。”中国知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曾在文章《日鼓鼓的贵州人》中写道。

往时光深处追溯,拨开贵州的大山云雾,从这千沟万壑里走出来的一代代影视俊才还真不少。

出生在贵州盘州的文艺理论家张道藩率先发声。1937年2月14日,由他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电影《密电码》在南京新都大戏院首映,开创了中国谍战电影的先河,也成为了贵州电影剧情片的开山之作。

1945年,张道藩又从伦理思想角度创作电影《再相逢》。同一时期,贵州优秀演员罗军等人积极参演爱国主义影片《日本间谍》《保家乡》《胜利进行曲》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上海等已有的国有制片厂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各个省建立电影制片厂。在此背景下,贵州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9月成立,该制片厂先后摄制了电影黑白片黔剧《秦娘美》、彩色艺术片《蔓萝花》。

1961年,因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滞缓等原因,成立仅3年的贵州电影制片厂被下马。加上特殊的历史环境,贵州影视行业发展进入一段沉寂期。

直到1977年,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将贵阳市京剧团创作并演出的现代京剧《苗岭风雷》搬上银幕;197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贵阳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话剧《石花》更名为《山寨火种》搬上银幕。

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山寨火种》接连荣获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主角等11个奖项提名,这也是首部问鼎“百花奖”的贵州题材电影,引起广泛关注。

《山寨火种》的成功离不开影片主要编剧、老艺术家蔡葵的诸多努力。据悉,为保证影片品质,蔡葵和剧组在电影剧本创作中曾多次沿着红军走过的地方,深入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片中还有红军与布依群众载歌载舞等大量贵州元素的镜头,黔味十足,至今仍不失其艺术感染力。”贵州电影电视制作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省影视拍摄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庄立强介绍,该片入选“中国经典电影宝库系列”,并与《地道战》《地雷战》《兵临城下》《红日》《冰山上的来客》等经典电影一道被制成“电影宝鉴”VCD影碟出版发行。

扎根本土 文学作品改编亮眼

在贵州,以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案例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两部体现延安纪录片美学风格的作品《一场风波》《云雾山中》分别由贵州作家石果和汪德荣的小说改编而来。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风云激荡的改革大潮,贵州文坛艺苑迎来百花齐放的好时期,影视行业从沉寂走向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本土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剧作家,他们创作的影视剧本纷纷被省内外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国内外均取得了一定口碑。

在文学与电影的结合上,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属贵州作家李宽定。由他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良家妇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山雀儿》《山月儿》等,构成了一个系列,电影在内容的呈现上也保持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以写小说蜚声文坛的李宽定,通过自己的摸索很快熟悉了电影剧本的创作和改编。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张力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以一定的历史深度和社会广度由横到纵进行双向延伸,成为贵州文学作品改编影视的一段高光历史。

“这一时期,贵州电影创作除了与文学上的艺术接轨,还出现了在剧情表达上新意迭出的娱乐片。”庄立强说,较突出的分别为根据贵州编剧犹学忠和袁浪作品改编剧本所拍摄的《林中迷案》《业余警察》和《血溅秋风楼》《无名三侠客》。

电影上屡创纪录,电视剧方面贵州同样硕果累累。1980年7月,由贵州电视台录制、潘太全编导的单本电视剧《试用》,成为贵州省自编、自导、自制的第一部电视剧。

1981年,由贵州著名编剧唐佩琳所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播出,成为中国首部登上电视荧屏的电视连续剧。因故事曲折传奇、剧情步步惊心,该剧被重复播放和翻拍,也标志着贵州电视剧制作进入发展新阶段。

在庄立强看来,在当时电视尚不普及的情况下,贵州本土作家在电视剧创作方面可以说走在了时代前列,带有贵州印记的电视剧具有十足的开拓性。

《敌营十八年》取得成功后,唐佩琳后来又连续创作了电视连续剧《情留此山中》(6集)、《普通一官》(4集)、《难念的经》(15集)以及《那年那月》《这方水土这方人》《西线不见硝烟》等21部100多集电视剧,为贵州的电视剧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1983年,贵州电视台创立电视剧部。3年后,贵州电视剧制作中心在此基础上成立,贵州电视剧的生产朝着专业化发展。电视剧《赶场》和《起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洗马关前》《蘑菇的故事》《琴魂》《在贵州道上》等佳作相继诞生,颇受好评。

精品迭出 展现时代崭新风貌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影视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贵州影视行业发展也在技术美学和类型创作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在全国数次引起广泛关注讨论。

其中,中国第六代导演率先将镜头移至贵州时空,一批以贵州为背景或主要故事人物的影视佳作涌现屏幕,一批如欧阳黔森、马少骅、宁静、聂远、饶晓志、章宇、毕赣、饶俊等贵州籍编剧、影视人士逐渐崭露头角,影视文化领域的“贵州现象”悄然酝酿。

2002年,由陆川执导的悬疑电影《寻枪》上映,该片在贵阳市青岩古镇取景拍摄,贵州籍女演员宁静担任主演,影片播出后青岩古镇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2005年电影《青红》上映,导演王小帅是在贵州生活了13年的“三线”子弟,从《青红》到《我11》《闯入者》,王小帅电影里的贵州,有着一成不变的铅灰色天空、杂芜着乡村和热闹的厂区,艺术地还原了他童年里的“三线”记忆。

随后,丑丑的电影《阿娜依》上映,该片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苗族、侗族文化的原生态电影故事片,也是首部由贵州人自己独立担任制片人、编剧、导演拍摄的电影作品。

“那时,贵州日报社旗下所属的影视工作室也生产了诸多佳作。如《水凤凰》《炫舞天鹅》《云下的日子》《幸存日》《旷继勋蓬遂起义》等更是贵州本土影视制作方的亮眼结晶。”庄立强说,作为当代贵州文学以及贵州影视叙事的领军人物,由欧阳黔森创作的《花繁叶茂》《绝地逢生》《伟大的转折》《雄关漫道》等影视剧作品以多元化的视角向观众展示贵州形象。

近些年来,随着多部热门影视热播,荧屏效应也让影视与城市实现了双向奔赴,“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成为一种潮流,带动更多观众从观影追剧到线下观景。

贵州本土导演毕赣自编自导的《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带火了黔东南州凯里市;导演杨穗益执导的电影《喀斯特》则通过细腻而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黔东南州三穗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美景,该片还获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此外,《陈情令》《无名之辈》《庆余年》《我和我的家乡》《天盛长歌》《将夜》……一部部观众耳熟能详的爆款影视作品,把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作为其重要的拍摄地之一;而贵州人陆庆屹执导的纪录片《四个春天》又把黔南小城独山县的烟火气、人情味,以及充盈着诗意的生活景象呈现给了世人。

“依托区位、生态和人文优势,贵州黔南州目前已建成了以秦汉影视城、巨升影视旅游小镇、毛尖小镇三大影视基地为支撑的‘西南影都’,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影视产业聚集区。”庄立强表示,仅去年黔南州就引进拍摄影视剧近200部,接待相关游客上百万人次。

同时,借助大数据产业东风,贵州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窗口,建成“渲染超算中心贵阳算力节点”一期项目,是南方最大的影视剧制作渲染算力服务中心,为《长津湖》《哪吒》《流浪地球2》《深海》《熊出没·伴我“熊芯”》等大量国内外影视作品提供了数字内容渲染算力服务。

2020年起,由贵州省委宣传部陆续指导出品的《花繁叶茂》《正是青春璀璨时》《吉他兄弟》《高山清渠》《大道薪火》《丁宝桢》《沸腾的群山》《春风化雨》等多部电视剧先后登陆央视及省级卫视,取得口碑收视双丰收。

《花繁叶茂》生动描绘了贵州村寨从贫困走向小康的典型画面;《正是青春璀璨时》高度还原了贵州六盘水市“大三线”建设的壮阔史诗;《吉他兄弟》聚焦两兄弟创业之路的跌宕起伏;《高山清渠》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奋斗事迹为原型创作;《丁宝桢》展现贵州清代廉吏丁宝桢处处以民为天的风骨;《沸腾的群山》讲述铜仁万山从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蝶变的生动故事;《春风化雨》则描绘了一群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教育岗位的动人点滴……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出品的剧情灾难电影《峰爆》,是一部表现“灾难面前,生命至上”中国式救援的精品力作。在遵义实景拍摄长达90余天,在包括亚洲最长地下溶洞在内的“十二背后”景区等地取景,将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绥阳独特的洞林山水展现在观众面前,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类优秀作品奖。

这些有着贵州印记的优秀影视作品,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叙事角度注重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通过系列视觉符号塑造呈现出了新时代贵州风貌、贵州文化以及新时代贵州精神。

目前,贵州正在组织创作“四大文化工程”题材的影视作品,有红色文化题材的电影《四渡》《二十四道拐》,阳明文化题材电影《阳明悟道》、电视剧《阳明传》,民族文化题材电影《阿妹戚托》、电视剧《月从江下生》及“村BA”“村超”等题材的影视剧,屯堡文化题材的电视剧《大明长风》《黔城似锦》等。

“通过影视文艺精品来推广贵州‘四大文化工程’,推动‘影视+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展现贵州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还能提升文旅吸引力,形成长尾效应。”庄立强认为,贵州影视发展正伴随着雄阔的时代步伐,不断向上攀登,用生动影视佳作展现新时代贵州人的精气神,展现多元立体的贵州。

--> 2024-11-29 影视里的贵州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520.html 1 光影伏脉时代主线 荧屏再现山河壮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