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东南州榕江县

以工代赈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潘德玉

初冬,黔东南州榕江县荫塘村,凤柚庄园以工代赈产业路建设项目现场,条条道路连通片片果林,承载起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详细了解发现,项目施工人员有所不同——基本是项目所在地的村民。而往年,这项工作属于外来务工队。

以工代赈引发的变化,让当地村民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近年来,榕江县以新时代以工代赈政策为导向,出台《榕江县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并首次提出在以工代赈领域壮大村集体经济改革,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促发展 打通产业梗阻

荫塘村村支书吴平忠想不到,以工代赈项目仅实施一年多,荫塘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到周末,村里凤柚庄园便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成为榕江县热门游玩打卡地。”吴平忠说,到庄园摄影的游客时常排起长龙。殊不知,建设凤柚庄园并不容易。

凤柚庄园主要以凤柚种植、产品深加工为核心,规划打造以游、购、娱为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但灌溉设施不完善,交通条件落后,让庄园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得知困难后,榕江县为荫塘村凤柚庄园配套以工代赈项目,规划修建产业路7.58公里、观光步道4.9公里,并完善灌溉等基础设施,打通产业发展梗阻。

随着道路的修建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工代赈项目带来了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凤柚基地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吸引一大批游客来此游玩打卡,不少村民在周边开起农家乐、民宿等。

谋未来 激发内生动力

榕江县两汪乡空烈村村民唐文武,参加几次两汪乡以工代赈项目培训后,学会了砌堡坎技术。现在,靠以工代赈学到的技术,唐文武拉着几位工友成立了施工队,简单的建筑工作都拿得下。

2023年,榕江县两汪乡白茶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前、实施中分别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室内培训和室外培训、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岗前培训和以工代训相结合,既增加群众收入,又让他们学到专业技能。

“以工代赈不仅是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提升其劳动技能,让他们看到奔头、鼓足劲头。”榕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汪强说,榕江县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为契机,统筹培训资金和资源,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联合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力工”变“技工”,“零工”变“常工”。

2024年,榕江县申报以工代赈项目5个,获批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202万元。截至目前,已实现带动就业人数750人,劳务报酬发放694万元。

惠民生 建设宜居乡村

在榕江县兴华水族乡高排村,以工代赈污水处理池建设项目带来了“里子”“面子”的美丽蝶变。祝正付从小在高排村长大,说起村子的变化,他最有发言权。“以前村里没有修建污水处理池,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祝正付说。

如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榕江县为高排村配套以工代赈示范项目,规划建设污水处理池6个,并修建排水沟和路边花栏,美化村庄同时还减少雨水冲刷带来的险患。

如今,从高处俯瞰高排村,青山环绕、草木葱茏,进村公路、入户便道将居民点紧密串联,人居环境干净整洁。

“外面再好,都不如家乡好。现在家门口的工作收入不比外地低,还能建设自己的家乡,真好。”村民们对推行以工代赈村级自建模式改善人居环境的方式赞不绝口。

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如今,榕江县通过以工代赈的“乘法效应”正为群众铺开一条广阔的增收致富路。

--> 2024-11-29 黔东南州榕江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515.html 1 以工代赈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