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付芬 项凯标

贵州农业特色产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物,发展乡村旅游,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主导优势,通过全要素的提升及高效配置,实现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促进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底层逻辑。一是以绿色发展为底线。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不但要保持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还要传承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核。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农文旅+AI”“农文旅+5G”“农文旅+元宇宙”等概念的新起,为乡村旅游创新了智慧农旅新潮流,促进先进科技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不但能满足游客回归乡野的自然情趣,还能为游客带来“情绪价值”。

新质生产力促进贵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是提升产业产能。通过科技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了量变向质变的转型,既有传统产业如辣椒、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刺梨等的系统化和规模化改造,也有新兴产业如精品水果百香果、火龙果、猕猴桃、蓝莓在贵州大地的生根发芽,成为新的致富产业。农业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因此,推动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产能。二是扩大市场占有率。一方面,推动农产品的电商直播销售,消除信息差。另一方面农村物流体系持续完善,也为农村电商发展奠定基础,缩短运输时间,两者皆有助于农特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三是推动人才结构改革。新质生产力依赖于人才,科技助力农特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要求,“新农人”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革新人才结构,才能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模式。一是创新智慧农文旅模式。一方面创建农业旅游体验场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农业景观和技术,将其转化成乡村旅游的场景,打造成集农业生产、观光、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园区,丰富农业体验式场景。另一方面抓住城镇化背景下食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依托地方文化背景及资源优势,将当地农特产品、民间手工艺品等通过文化创意开发为旅游商品,以农特产品为媒介,实现消费者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再一方面是整合线上线下服务。利用互联网、电商的线上资源,为游客提供旅游目的地信息、预订行程、VR体验、便捷导览等服务;加大线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区域内外交通路线,提高公共场所利用率,提升旅游体验,形成综合服务体系。二是打造“云参与”新型农文旅模式。抓住游客无法亲至乡村却又迫切想要回归乡野的市场消费契机,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游客可以参与线上农业种植体验,增加“云认领”“云种植”“线上购买”等多种形式,增强互动体验。此外,“云参与”农旅模式可以为脱离了泥土的年轻游客展现现代农业和农村景观,这不仅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价值观的新解读,也是脚踏实地的农耕精神的展现,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三是激活“农旅+”跨界发展模式。既可实现“农旅+教育”融合。利用研学旅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混合教学等方式,将课堂搬到乡村,整合高校农学院、农科院资源,结合教学科研和产业基地,科普自然教育,推广农业科技和文化。又可实现“农旅+康养”融合。结合健康旅游趋势,利用贵州资源发展康养产业。还可实现“农旅+体育”融合。例如,余庆县依托茶产业资源打造“骑游小镇”和马拉松比赛促进乡村振兴。

发挥新质生产力促进作用,既要展现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优势,又要了解产业转型需求和趋势,才能立足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共生关系,利用创新内驱力和科技新手段,打造新型智慧农文旅、“云参与”新业态及“农文旅+”跨界发展的融合模式。

(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大学)

--> 2024-11-2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329.html 1 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