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贵州大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被评为“A-”,实现我省A档次学科历史性突破;
依托贵州大学建设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基于FAST(中国天眼)的数据驱动与计算科学学科群,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个,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贵州推动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能。
在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中,由省内高校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有60余项,占总数的50%。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今年,9所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从“共建”到“省管”,释放了倍增效应:2022至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1.35亿元。
贵州着力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同时,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迈向新高地。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州交通职业大学相继获准设立,填补我省本科职业大学空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改革深入推进,“3+2”“3+3”培养项目、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3+4”中本培养试点等,全面贯通中职到本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创新实施“校旅结合”,服务发展支撑持续增强。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激荡起贵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澎湃动力。
教育改革发展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今年9月,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第十幼儿园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在秋季学期如期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周边村寨及小区的就近入园问题。
数据显示,贵州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领先。
教育民生关乎群众利益和幸福。贵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基本尺度,把促进公平融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全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2021至2023年,全省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累计达到3465亿元,年均增长3.5%,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9.6%,始终保持财政第一大支出位置。
着力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教育突出短板问题和瓶颈制约,启动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并实施“七大工程”,破解难题、补齐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通过人工智能三维仿真软件,实现数传、图像识别、遥感等技术搭建,在虚拟的月球场景中,指挥机器人和无人机完成各种复杂的探月任务……这是近日贵阳市修文县一中举行的“月球基地建造计划主题赛”现场。得益于教育数字化发展,学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感知科技的魅力。
贵州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平台“聚通用”,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贵州试点应用,持续优化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实践,以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正成为新常态。
围绕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贵州持续发力,一项项“民生愿景”正逐一变成“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