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吴蔚 黄若佩
11月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工作座谈会暨西南六省(区、市)文学发展联盟协作交流活动在贵阳举行。
全国名家走进贵州,领略黔贵多彩山河。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包宏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柳建伟、东西、刘亮程,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关仁山、葛水平、张者、刘建东、张执浩、胡学文、海男、马金莲,以及吉米平阶、蔡骏、蔡崇达、杨献平等多名享誉全国的文学名家出席活动。
除参加座谈会外,他们参与了文学访谈、文学讲座等活动,部分签约作家还持续到毕节、遵义、黔东南、黔西南、黔南等市州实地考察,加深对贵州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认识,推进文学创作,促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助力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贡献文学力量。
发展巨变开辟创作天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千年之变”,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无数鲜活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在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看来,曾几何时,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之一,集中各方力量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攻下一个个贫困堡垒。可以说,贵州的脱贫攻坚文学是中国脱贫攻坚文学的代表,更是“中国故事”的美好组成部分。他谈道,“以贵州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滋养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创作者,通过文字的力量,展现贵州魅力,传递贵州声音,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片充满故事与灵感的土地。”
黔贵山河,万桥飞架。在贵州近126万个山头之间,拥有桥梁数量超过2.8万座。更令人瞩目的是,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桥中,贵州占近半数。坝陵河大桥、北盘江大桥、平塘特大桥等举世闻名的大桥宛如建筑艺术的丰碑,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成为贵州在世界舞台上的耀眼名片,向世人诉说着贵州在桥梁建设领域的辉煌成就。
贵州的桥让中国作协小说创委会委员、重庆作家协会主席张者十分着迷,“有一种建筑的美。”
截至目前,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784公里,排全国第5位,高速铁路总里程达1808公里,实现了与全国重要城市的高速连接,崇山峻岭间一座座桥、一条条路的连接将曾经“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的黔中大地彻底改变。
奇绝山水孕育灵感花园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关仁山,今年已经是第4次来到贵州。他数次深入到海拔2400米高的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蹲点调研。走遍了毕节的山山水水后,他决定将创作小说的故事发生地定在海雀村,以海雀村为主、化屋村为辅,创作一部40万字的小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雀的巨变是毕节试验区付诸实践的重要成果。这是一座文学的富矿,也是时代精神的燃点和爆点。”关仁山说,他希望以海雀村的作品来激活其文学地标,以高标独立的诗学,去探寻贵州高原生态发展的精神之源,彰显富有贵州特色的文化魅力。
“王阳明被贬来到贵州,他的精神在这个地方结出了硕果,虽说当时的贵州看起来是一个蛮荒之地,但也恰恰是这样的土壤里,有可能催生出新的精神种子。”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编剧蔡骏说,如果能进一步深入今天的贵州,或许就能在贵州的大山里、乡村中发现有意思的故事,这些故事以小见大,从各种角度而言对于文学小说的创作都至关重要,这片土地用一个个惊喜刷新大家对这里的认识,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文化积淀厚培多彩沃土
从远古到当代,多民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繁衍、交融,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千岛”,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滋养。
“我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谈与话》就是在贵州完成的,很快就发表在贵州《山花》杂志上。”在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文学院院长张执浩的记忆中,正是贵州的沃土让他的创作发生了从抒情到叙述、再到叙事的创作转变。
多彩文化积淀下的丰厚土壤让张执浩的文学创作发生了转变。此后多年间,张执浩对贵州的情感,与他的创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贵州的山水间,他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心跳,见证了它的巨大变化——从曾经的难以抵达到如今的道路畅通,贵州越来越开放,让外界的人更容易来到这里发现它的独特魅力。
变化也不仅仅发生在贵州,在西北的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由新疆作家协会着力打造的艺术家村落吸引了众多作家、艺术家在此旅居创作。“要让文学艺术的力量融入村庄的万物生长。”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说,从2015年开始发起设立了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让“一个人的村庄”变成了“一群人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