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玉林)“只要有课题,施工员也能成为工匠。”在贵阳市乡愁贵州景区,“河边村、半坡寨、谷底人家”的场景彰显着贵州独特的居住文化。
景区中的巧妙设计,得益于贵州兴艺景生态景观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乡愁贵州项目党支部“党员微课题”的创新举措。
据该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又晨介绍,支部以“党员微课题”为抓手,开展技术攻关,持续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下功夫,并于2022年成功申报省市级“工匠工作室”挂牌。
“近期,我们有同志提出《关于农田资源的利用与研究》课题,就吸引了10多名党员和技术骨干参与。”王又晨说,类似的课题还有很多。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完成重点课题30余个,发表论文10余篇,取得专利2项,“党员微课题”机制已成为该支部技术创新和人才成长融合发展的“法宝”。
技术创新也为景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该支部坚持以党建促项目发展,推出乡愁牧场、多彩蝴蝶谷、星空营地等特色场地,开发了农耕体验、非遗文化等六大体系22门研学课程,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2024年以来,该支部还开设农耕技术培训课程9门,举办农产品代销活动20场、提供就业岗位50个,项目附近村民可以免费学习农耕技术,在家门口上班,实现园区和村民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