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兴仁普查发现新红色文物。”“七星关有几处红色文物新线索,正在普查中。”
…………
11月19日,贵州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调度微信群里消息闪烁不停,各区县文物单位不时传来文物普查的信息。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应普尽普、应保尽保”的普查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工作。据贵州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以来,贵州文物普查已进入田野调查阶段,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文物核查和新发现调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红色文物近百处。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红军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区),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长征革命文物,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2023年7月,《贵州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名录显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3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54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二级文物62件(套),三级文物90件(套),一般文物2376件(套)。
截至目前,贵州共有753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2500多件可移动文物,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
承载着深厚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红色文物,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高质量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物,2019年以来,贵州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1+3+8”标志性项目体系建设,实施了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贵州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等重点项目,有效提升了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战役旧址、黔东特委旧址、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黎平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等一批重要红色文物的保护展示水平。
2024年,贵州组织制定统一的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分类和定级标准,启动编制《贵州省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规划》,提升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组织开展贵州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保护利用现状核查、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官方网站及数字平台建设项目。
11月15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贵州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该《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红色资源保护、发掘、管理、传承、利用等体制机制,依法推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名录实行动态调整,省级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对相关资料予以保存和展示,实现红色资源信息共享和开发利用。
在管理好、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同时,贵州积极推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持续加强全省馆藏红色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展示工作,不断提升场馆和展陈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效果,提高红色文化数字化展陈水平。
轻轻点击大屏,选择一张感兴趣的图片,文物便会跃然于眼前。每当游客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时,总会被馆内展示藏品的大屏“互动”功能所惊艳。“点击屏幕,就能看到自己感兴趣文物的相关信息,观展体验很好。”上海游客周静说。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遵义大力实施“一核两带七园多点”的长征文物保护传承工程。“一核”即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工程项目;“两带”即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和梯子岩—茶山关—平头溪百里乌江集中展示带;“七园”即遵义会议、娄山关、苟坝会议、四渡赤水(茅台)、四渡赤水(土城)、四渡赤水(赤水)、强渡乌江核心展示园;“多点”即与红军长征在遵义经典线路相关联的重要节点。遵义以此为契机,以线串点扩面推进8个文旅融合区建设。同时,遵义会议纪念馆进一步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采集加工、数字资源管理和数字展示提升。通过采用数字化的保护手段和科技化的展示平台,展陈方式实现了从“静态展示”到“互动体验”的转变,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文物,与历史“直接对话”,从而更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贵州还实施了《贵州省长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编制《贵州省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融合红色旅游,融入地区发展、乡村振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赋能作用进一步显现。据了解,2021年以来,贵州以长征遗产为重点结合其他红色资源,串联相关自然与人文景观,因地制宜累计推出40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