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不断重复某种行为,是养成一种习惯的常见方式。但对于耄耋老人付有恒而言,仅仅体验过一次社区食堂后,就养成到点下楼用餐的习惯。
“来食堂吃过一次后,对这里的饭菜非常满意。”11月7日,说起楼下不久前开业的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康乐南路社区食堂,实惠、放心、温暖等字眼成为付有恒口中的高频词。
每到中午11点半,热气腾腾的饭菜和门口的长队,把社区食堂衬托得格外热闹。“每位13元”“8菜2汤”等标识让人跃跃欲试。
“服务好‘一老一小’,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康乐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彬介绍,为更好满足驻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一老一小”的用餐需求,社区在上级资金的基础上自筹一部分,于今年7月建成食堂,并聘请专业厨师团队以“低偿+公益”模式试运营。
不光照顾到“一老一小”,社区食堂对上班族同样友好。对于住在辖区内的上班族小李而言,不用自己做晚饭就意味着能有更多可支配时间。这种松弛感,又很直观地体现在家中那瓶还没用完的洗洁精上。
“以前大概2个月就要买一次洗洁精。现在我都不用洗碗,剩下那大半瓶洗洁精不知要用到什么时候。”小李说。
据了解,该社区食堂还对70岁以上的老人和1.2米以下未成年人就餐给予优惠,同时对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群体,长期提供折扣公益套餐。对食堂服务半径内的6个社区,还提供上门配送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
低偿并不代表低质。在保证食材质量、烹饪水平和服务品质的基础上,尽量降低价格,让居民无需为餐饮费用担忧,在高彬看来能更好地反哺社区治理。
康乐南路社区建筑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年限较长,一些楼栋院落没有物管和相应的配套。社区食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类尴尬。
“除去运营成本后,所得盈余可以补充社区工作经费或者公益事业,其中一项就是完善老旧小区管理配套设施。”高彬说。
据介绍,该辖区一小区此前既没有固定垃圾堆放区域,也没有路灯,更不用说门禁系统,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有了经费后,社区不仅为小区装上路灯、垃圾箱,道闸、监控等设施也一应俱全。居住环境更安全、更美观,小区住户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