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东南州三穗县

浓墨重彩绘新卷

3月23日,三穗县长吉镇第二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花赏景。 杨剑 摄

三穗县黔东南民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整理、包装咸鸭蛋。 杨剑 摄

黔东(三穗)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医护配药。 蒋鸿琪 摄

贵州恒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作业。 蒋鸿琪 摄

贵洞郁金香。 田健 摄

蒋鸿琪 欧忠海

在黔东南州的腹地,三穗县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着经济跃升、文化繁荣、改革创新深化、民生福祉增进的综合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三穗县在经济领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文化方面则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同时,三穗县勇于探索改革创新之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在民生领域,三穗县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医疗条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共同绘就了三穗县综合发展的壮丽画卷,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金羽翩飞 照亮绿色农业新征途

今年8月三穗县举行了为期50天的“首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及群众的参与和关注,仅国庆假期三穗县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0.624亿元,同比增长17.6%。

10月15日,三穗鸭数据产品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市,让三穗鸭产业的各项数据具有市场价值。

10月30日,三穗县鸭业协会驻佛山办事处及三穗鸭美食文化体验馆在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正式揭牌,标志着三穗鸭正式落户佛山,促进黔货入湾,助力乡村振兴。

三穗鸭从最初的小规模养殖,到如今的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在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中,三穗鸭一步步实现了从地方特产到全国知名品牌的华丽转身。

近日,走进三穗县兴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的孵化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种蛋。

孵化车间、成鸭养殖、产品加工……“逛”完该公司占地1.5万平方米的养殖场,可以看完鸭子的“一生”。这是三穗县一家重点涉农企业,建有仿生养殖场1个、孵化车间3个、脱温车间15个,还拥有40台自动控温翻转孵化机。此外还配套建有皮蛋加工厂、熟食加工厂、有机肥厂、饲料厂及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年产蛋1亿枚以上、蛋鸭30万羽和商品鸭100万羽。

三穗县是三穗鸭的泽源地和主产区,三穗鸭以其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觅食力强、耐粗放、肉质细嫩、味美鲜香而闻名海内外。

聚焦品质,三穗县不断做强三穗鸭精深加工链。在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投入1.2亿元建设三穗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麻鸭批发价每斤卖二三十元,价格是普通鸭子的2至3倍,在餐饮市场上更是表现突出。”中融山中鸭(三穗)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久友说,看中三穗县的生态优势,以及麻鸭比普通白鸭价格更高、肉质更紧实、味道更鲜美,去年来到三穗鸭产业园整合现有资源,运营已建成的集屠宰、熟食加工、蛋制品加工、冷藏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示范园。

在三穗鸭产业园的展厅,印有“三穗鸭”商标包装的黄焖鸭、血浆鸭、老鸭汤、卤鸭、酱鸭、太子老鸭汤和绿壳鲜鸭蛋、皮蛋、咸蛋等20多种鸭肉鸭蛋系列产品引人注目。“吃五谷杂粮的麻鸭养殖时间虽长,但肥瘦适宜、肉质鲜美,深受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等地消费者青睐。”潘久友介绍道。

为做大做强麻鸭产业,持续擦亮三穗麻鸭这块金字招牌,三穗县聚焦鸭源、基地、人才、土地等保障要素,制定《三穗县生态家禽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三穗鸭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进鸭业产业发展方案,为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近年来,三穗县大力推进构建三穗鸭产业发展新模式改革试点,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全力做足鸭文章、讲好鸭故事,围绕三穗鸭主导产业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一体发展生态渔、中药材、商品蔬菜等特色产业,提质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持续推动农业“接二连三”。2023年,三穗县深入实施“6个100万”农业提升工程,坚持发展壮大三穗鸭主导产业,建成了三穗鸭产业融合示范园,鸭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三穗鸭”入选全国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产业集群 驱动多元经济新飞跃

踏入经济开发区,各种先进的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机器,生产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海外,为三穗县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当记者走进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工人们不停挥舞的手臂,生产线上机声隆隆,呈现出抓进度、赶订单的热闹场面。

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是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强县的缩影。2014年8月,落地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专门从事高档无缝针织、美体束身、一次成型的系列运动服饰和内衣产品的生产,产品出口新加坡、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为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新型工业化发展“蓄势赋能”,在政策支持下,成功布局打造了数字化云工厂,将无缝针织服装的各生产板块进行设备物联、软件互联、数据智联,实现生产全过程及设备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让关键环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5倍,整体综合效能提升了40%,2023年公司总产值达2.1亿元。

同样,在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中,2016年入驻的贵州联创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多年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塑胶管材制造企业,已经实现高度智能化、自动化,在节省能耗的同时,使人力的分配更加优化,让产品质量的把控更加稳定,产量产能得以提高。

在生产车间内,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整齐排列,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从原料投入到成品,十几分钟的时间,一根成品管材便从生产线上输送出来。而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是该公司发展的关键词。

有着20年管道生产经验的生产厂长介绍着厂内生产情况。“管道生产主要是塑胶颗粒,采用的是环保低碳新材料,材料是可循环利用的。”

“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我们不断提升设备科技含量的同时,也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贵州联创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龙运祥说。从投产至今,公司源源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为其打造“园区标杆”提供充足的底气与动力。

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按照“区城一体、产城互动、联动发展”的思路,围绕“三大基地”(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实现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和经济社会效益三大突破。

近年来,三穗县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持续做大做强优势轻纺首位产业,壮大新型建材、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县亿元工业企业累计达5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17家。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2亿元,工业投资完成4.42亿元。

基石稳固 书写民生福祉新答卷

百姓所求、群众所盼、民心所向。三穗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我在这里养老很舒心,家人们也放心。”提起在黔东(三穗)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今年57岁的刘恩梅很满意。

入住的老人们在养老服务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在一日三餐之外,每天坚持做保健操,做手工,锻炼身体,还组织能自理的老人练习下跳棋、象棋等活动,让他们安心养老。

“每天都要做康复训练,现在做的是上下肢体联动训练,在康复医生的陪伴下,能够知道训练注意事项,有利于我们恢复健康。”今年77岁的余迪生是黔东南州凯里市人,4年前患病后,一直在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三穗县坚持以打造“康养目的地”为目标,全力开展养老照护+康复服务+慢病管理+社工服务+智慧养老+生命救护的“六+”的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服务区以“医养、康养、护养、文养、食养”为宗旨,开辟了夕阳红大舞台、药膳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区,更配备了多功能护理床、陪护椅、氧气负压、一键呼叫系统等设施,向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康养中心先后入住老人358人,我们为入住的老人提供了养老照护、康复治疗、精心护理、心理疏导、营养饮食、五感训练等多种服务,让入住的老人能在康养中心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黔东(三穗)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光亮介绍说。

近年来,三穗县先后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成功申报省级数智农村健康养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申报并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一项项亮眼的成绩,正是三穗坚持从老年人健康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路径,通过政策推动、改革推动等,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着力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实行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有效衔接,让安心养老有“医”靠。

三穗县在民生福祉的增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教育事业上,持续推进“七大提升工程”建设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3年申报教育类投资项目40个3.35亿元,到位资金6975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4所,新增学位840个,县示范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分别顺利通过省级、州级示范幼儿园预评估。正式与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通过高位“嫁接”名校、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县域教育发展水平。

在社保事业上,坚持就业优先,大力实施城镇居民增收行动,2023年新增城镇就业3003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12人,通过“八个渠道”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就业18629人,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208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84.93万元,兑现各项就业创业补贴资金2879.51万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同比分别增长8.03%、15%。

在文化事业上,建成全州首个县级美术馆,授牌打造“三穗县文联文艺创作基地”12个,培育文化志愿者、艺术团骨干50人。2023年精心举办送文艺送戏(电影)下乡、文艺进社区、文化进校园等活动1000余场次、受众达13.9万余人次。全力抓好非遗保护传承,全面完成省级非遗项目“苗族祭桥节”数字化收录工作,2023年成功申报州级非遗项目4个、非遗优秀传承场馆1个、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文艺产品和文化服务更为生动活泼、更加充满生机。

在卫生事业上,扎实推进全县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黔东(三穗)医养康养中心入选全省康养基地,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复审,6个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顺利通过省级复审,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获评“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

展望未来,三穗县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化、大健康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新突破。三穗县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更加包容的心态,努力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

--> 2024-11-15 黔东南州三穗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9237.html 1 浓墨重彩绘新卷 /enpproperty-->